巨大型腦動脈瘤的臨床表現
時間:2012-09-11 10:51來源:求醫網
【摘要】:巨大型腦動脈瘤占腦動脈瘤的2%~5%。其分布異于一般中、小型腦動脈瘤,40%分布于頸動脈,30%分布在椎基動脈,在椎基動脈好發為其特點。病人年齡、性別同一般動脈瘤。
巨大型腦動脈瘤指直徑≥2.5cm的腦動脈瘤,它們在分布、臨床表現和診斷治療等方面不同一般中小型動脈瘤。
巨大型腦動脈瘤占腦動脈瘤的2%~5%。其分布異于一般中、小型腦動脈瘤,40%分布于頸動脈,30%分布在椎基動脈,在椎基動脈好發為其特點。病人年齡、性別同一般動脈瘤。
巨大型腦動脈瘤的臨床表現
1.顱內占位表現:
為巨型腦動脈瘤的主要表現,依所在部位不同可表現眶后痛、復視或眼瞼下垂以及大量鼻出血等(海綿竇內動脈瘤),不對稱性視野缺損、單側視力減退(頸眼動脈瘤)、癲癇、智力減退伴視野缺損(頸內動脈分叉動脈瘤),精神癥狀伴視野缺損(前交通動脈瘤),癲癇、輕偏癱(大腦中動脈瘤),共濟失調、癡呆、眼肌麻痹和Weber征(基底動脈分叉動脈瘤),展神經麻痹、腦積水、癡呆和錐體束征(基底動脈主干動脈瘤),橋小腦角征如聽力減退、半側面部感覺異常、面癱等(椎基動脈匯合處動脈瘤),后組腦神經麻痹、四肢輕癱、呼吸困難等(椎動脈瘤)。
2.蛛網膜下腔出血:
發生率為14%~35%。雖然巨型腦動脈瘤內常有血栓形成,約見40%病例,但仍容易出血。由于巨型動脈瘤的瘤壁張力高,較小型動脈瘤更易引起大出血。按Laplace定律:動脈瘤壁張力=PR/2e,P為瘤內壓力,R是瘤直徑,e為瘤壁厚度,可見瘤越大,瘤內壓越大,瘤壁承受張力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