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小兒心律失常的診斷誤區
時間:2013-08-10 17:40來源:求醫網
摘要:“心跳快”,“心慌”,“心律不齊”,這些癥狀是心律失常嗎?嚴重嗎?治病講究對癥下藥,首先我們要弄清楚要判斷孩子的癥狀或檢查是屬正常范疇還是心律失常,避免誤診漏診。
暑假門診迎來了許多學生來看病,經常主訴的是“心跳快”,“心慌”,“心律不齊”,這些癥狀是心律失常嗎?嚴重嗎?需要怎樣治療?這些都是家長們關心的問題,治病講究對癥下藥,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怎樣診斷心律失常?
雖然家長主訴的癥狀大致相同,但是病情卻是各不相同。有些可能是正常現象,如竇性心律不齊,有些是嚴重心律失常導致的,不及時治療會損害心功能甚至危害生命。因而,我們需要判斷孩子的癥狀或檢查是屬正常范疇還是心律失常。正確辨別小兒心律失常,避免誤診漏診,要注意避免以下誤區。
1、“心動過緩”或“心動過速”僅憑一次聽診或心電圖就下判斷
孩子的心率正常范圍是隨年齡組改變的,孩子一般年齡越小心跳較成年人越快,不能單憑孩子“心跳一百多次”就輕易診斷為“心動過速”;
其次,孩子心跳過快或過緩不只是心律失常惹的“禍”,影響心率的因素有很多,心率波動與心律失常沒有必然關系。同樣的心率在同樣的年齡也無法說明它是正常的還是異常的。
正確的做法:進行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觀察心電圖圖形是否正常,了解全天心率波動范圍來綜合評價。
2、聽診診斷“心律不齊”
許多家長在孩子體檢時聽到醫生說是“心律不齊”,就特別緊張,以為得了嚴重的大病,急著讓醫生給孩子開藥治療。其實,“心律不齊”是一個意義廣泛的詞,它包含了很多具體診斷。比如竇性心律不齊,只是它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而其他常見的早搏、房室傳導阻滯等,僅憑聽診是很難診斷的,要做進一步的心電圖檢查。
3、發病時聽診或心電圖檢查正常,漏診陣發性心動過速
常見的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時心率達到每分鐘160至300次,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呈現陣發性和間歇性特點,聽診和心電圖檢查都顯示正常,即使是24小時動態心電圖也很難捕捉,容易造成漏診。這類患兒家長更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多次測量發病的心率,并注意保留心電圖圖樣,為醫生提供一手資料和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