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需要開刀嗎?
時間:2012-04-12 11:29來源:求醫網
【摘要】: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以不規則的心跳為主要特點。房顫的治療方法根據房顫治療目的的不同分為藥物治療、直流電復律、安裝長期起搏器及心內科導管消融、心臟外科除顫消融手術治療。
房顫的藥物治療主要有和控制心室速率兩種方法,目前認為后者的長期療效要優于前者,原因之一便在于恢復心臟節律的抗心律失常藥物療效不佳,僅約20-40%,而且副作用較大,病人無法耐受。但控制心室率時需長期抗凝治療,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直流電復律治療是指用兩個電極片放置于患者胸部的相應部位,通過除顫儀發放電流而消除房顫,恢復竇性心律。患者需要住院,有一定痛苦,同時單獨施行直流電復律不能治愈慢性房顫,療效隨患者病史增長,心房擴張加重,年齡增高而顯著降低。
心內科導管消融治療則是應用特殊的導管經過靜脈通路插入到心臟,然后在X線監視下將導管送至發生異常電刺激信號的心房相應部位,通過射頻等熱能損傷,來消除這些異常電活動,達到消除房顫的目的。心內科導管操作復雜,手術時間長,首先要標測出發生異常電生理信號的部位,然后進行處理,此種方法對于陣發性房顫效果較好,但對合并器質性心臟疾患的房顫患者,導管消融無法同期處理心臟問題,同時對慢性房顫患者療效不佳,總體成功率僅20-50%。并且X線暴露時間長,總體約20分鐘至數小時,對病人、包括張建卿本人都有較大損傷,治療費用也非常昂貴。
心外科除顫消融治療是指在心臟換瓣、搭橋,先心病等任何心臟手術中,外科張建卿在直視下,利用射頻、微波等能量,在心房內、外膜表面沿著特定路徑進行消融,阻止所有異常電生理信號傳導,同時保留心臟原有的正常電生理信號傳導,從而使得心臟能夠恢復原有節律的搏動,心肌恢復有效的收縮,血液便可以源源不斷地被“泵”向全身,使得機體的循環系統達到正常狀態。
至目前,全球已有數萬名房顫患者成功接受了外科射頻消融等手術而重獲健康,總體成功率高達70%以上,是當前單獨可以有效治愈慢性房顫的方法,同時安全性高,手術時間短,而且價格相當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