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骨傷醫院源于公元1823年章氏骨傷科,是國家二級甲等醫院,國內十佳骨傷醫院,中華顯微外科臨床基地,國內有實力特色骨科醫院,國內十大誠... [ 詳細 ]
骨傷術后不能只靜養
時間:2013-03-08 15:52來源:求醫網
前不久,家住的張先生不慎被摩托車撞倒,右上肢肱骨下段發生橫斷性骨折,在當地醫院手術后進行了右上肢石膏固定。3個月后,當石膏拆除時,他發現自己的右上肢呈半屈曲狀態,肌肉萎縮,肘關節活動受限,根本無法伸展。今年還不到30歲的張先生一下子焦急起來,如果右上肢不能伸展,就成了半個殘疾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就麻煩了。后來經人推薦慕名來到我院康復科治療。
我院康復科副主任陳軍輝醫師介紹說,像小張這樣的例子臨床上很常見,主要是因為一些臨床醫生和大多數患者缺少康復意識導致的。過去有種錯誤思想認為,骨折進行復位固定后就不用住院了,期間應盡量靜養,以免骨折錯位。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骨折進行復位固定后不是不能活動。但活動的開始時間,持續時間,活動的方法、力度、頻率等,都需要專業醫生的指導,并根據不同的病情隨時調整。
目前認為,治療骨折的正確觀點應該為:臨床醫學與康復醫學相結合,固定與活動相結合,骨與軟組織并重,局部與全身兼治,醫療措施與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密切結合。這樣才能做到骨折復位而不增加軟組織損傷,不妨礙肢體的活動,使功能恢復和骨折愈合齊頭并進。
陳軍輝醫師指出,骨科康復治療正是通過預防功能障礙、促進功能恢復、進行功能代償或代替,來達到恢復運動系統功能的目的。其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運動療法 即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四肢各關節及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手術后早期(2—3天)可以做肌肉的等長收縮運動,既可保持肌肉不萎縮,又可為骨折端加壓,促進骨折愈合。半個月后可在治療師的幫助下鍛煉關節活動度,進行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循序漸進的功能訓練。
按摩 通過按摩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得到休息,恢復體力,防止肌肉萎縮、肌腱攣縮。此治療在術后3天即可開始。
推拿 此法適用于肌腱及軟組織有粘連、攣縮、損傷的中晚期病人,利用推拿手法逐漸松解粘連。
針灸 通過穴位的刺激,利用經絡原理調節四肢的血液循環,促進骨折和軟組織損傷的愈合;同時還可以刺激損傷的周圍神經,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物理療法 聲、光、電、磁等物理療法,如低頻、中頻電刺激,電磁波,頻譜等可充分刺激患者的肌肉神經,使四肢肌肉神經得到快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