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陽市人民醫院成立于1939年4月,前身是耒陽縣衛生院,院址設西門外蔣氏宗祠。1947年5月由乙類升為甲類醫院。1949年耒陽縣人... [ 詳細 ]
手術室忙碌的一天
時間:2013-03-11 10:34來源:求醫網
一早走進科室,通宵值加班的姐妹們見到我,疲憊、虛脫而又微微喜悅的一陣陣說起自己的夜班。
“啊,護士長,你們來了,有人接班了,我要倒下了”
“剖宮產2個、脾切除1個,清創手術9個,都是鮮血淋漓的病人,被血染紅的襪子丟了兩雙,醫生的褲子、皮鞋也都臟了”。
“一臺感染性手術,又賠掉了一件衣服”。
“今天回去,看睡兩天覺能補得起不?”。
……
9士、5名麻醉師、10余名外科醫生,在手術室亮如白晝的燈光下,悄無聲息的奮戰一宿,再次洗刷了晚夜班最高手術紀錄:14臺。
我和白班護士們簡短的安慰了這些受累受困的天使,手術室本是一只高速旋轉的陀螺,除了適應,誰能在這里說退卻?
(二)
晚夜班一臺臺手術的終結和值班人員的離開,并沒有消除手術室的一絲緊張氣氛,相反,白班工作又迎來了一個更大的高峰。緊鑼密鼓手術前的準備后,各手術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一間間陸續開臺,而手術臺上下急促的聲音還在不斷接踵而來。
“護士長,產房打電話來,要趕緊推車接剖宮產”。
“護士長,給我接下一臺手術”
“我這個手術馬上做完了,先幫我去接上來,這個一出,那個就進,節省點時間,我今天手術,不加快步伐,要做到晚上去了”。
“護士長,給我安排并臺,馬上推車接42床疤痕子宮,現在肚子痛的厲害、怕破子宮,目前知道的已經有6臺剖宮產”。
“2號手術間病人要輸血,快建立一條靜脈通道、快速補液”
“護士長,我這個手術做完了,準備接下一臺經皮腎鏡”
……
8個手術間,間間都在上演車輪戰,一臺接一臺,醫護人員在槍林彈雨中奮戰,個個狠不得生出個三頭六臂來。
忙碌中已是中午12點,為了保證體力,我及時拔通食堂電話,一口氣喊出:要35個盒飯!
(三)
“你的手術衣也得換了,可別感冒呀”我擔心地望著泌尿外科歐陽潔醫師。
“天天這樣做手術,習慣了,倒是今天真有點冷,什么時候有飯來”
“可能要晚點”
“那我今天可真是饑寒交迫了!” 歐陽潔開著玩笑說。
護士江會蓉來到手術間清理現場,拿著麻醉師配藥剩下的一瓶糖水問:“這個還要嗎,不要我就清走了”。
“別丟,給我當糧食,補充體力做下一臺”,歐陽潔趕緊說。
像這樣糖水充饑在手術室屢見不鮮,病人生病從不選擇時間,餓著肚子怎能出色地完成手術,搞不好發生低血糖反應怎么辦?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
中午12點52分,盒飯終于來了,層層疊疊一大桌,但已經沒幾人在臺下了,再餓也得挺著先做完手術。被安排接臺手術的醫生不斷打來電話,打聽手術間是否空出來。8個手術間一直到下午兩點都是滿滿當當的。用掉的器械包已經從打包間堆到走廊上了。下手術臺的醫生護士陸續地吃著冰涼的飯菜,吃完后繼續工作。
23臺手術,35個盒飯,多么充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