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縣中醫院始建于1984年,坐落在荊山之麓,渦淮之濱,依山傍水。1998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二級甲等中醫院”,并獲國內衛生先進集體、全... [ 詳細 ]
倒春寒時節過早鍛煉不利于養生防病
時間:2013-03-11 14:26來源:求醫網
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漸漸回升,但人們仍感覺到一絲寒意,乍暖還寒,這是“倒春寒”現象。倒春寒時節,人們要注意保暖,如果過早減衣物,可能會生病。中醫專家指出,春季做好4件事兒,可防病毒侵襲。
俗語“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說的就是初春的天氣。在時暖時寒的初春,人們要及時應對天氣的急劇變化,度過“倒春寒”,尤其要注意預防心腦血管、呼吸道、風濕疾病這3類疾病。下面說說倒春寒的危害以及如何安全度過倒春寒。
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長期陰雨天氣或頻繁的冷空氣侵襲,抑或持續冷高壓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強輻射冷卻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氣候多變。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氣。此時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熏得游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這種使人難以適應的“善變”天氣,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春寒。
倒春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老年人熱平衡的能力較差,其循環系統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交感神經受寒冷刺激后,興奮度增高,全身皮膚表層毛細血管收縮,使血流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另外,天氣突變會引起磁場的改變,誘發人體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由于老年人及心腦血管病患者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可能發生血壓突然升高、腦梗塞、腦出血或心肌梗死。
早春時節,一些愛美的年輕女性早早就穿起了五顏六色的裙子。但女性膝關節對冷空氣刺激較為敏感,遭受冷空氣襲擊以后,關節局部容易出現麻木、酸痛等癥狀,久而久之,容易發生風濕性關節炎。
由于早春氣候寒冷,空氣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會受到直接影響,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虛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傳染病流行。資料表明,在冬春交替的季節,麻疹、百日咳、猩紅熱、氣管炎等呼吸系統傳染病發病率最高。
倒春寒要做好4件事兒
一、春捂 適當“春捂”。大家不要以為氣溫暫時升高了,就馬上脫掉冬裝。晝夜溫差大,早晚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關節部位的保暖。
二、春季鍛煉不要過早。因為早上氣溫低、霧氣重、粉塵多,體質差的老人較好在下午氣溫回暖后鍛煉。運動項目選擇上建議選擇運動量不大的運動方式,如慢跑、爬山、漫步等。一旦長期過度疲勞工作,或者長期熬夜者建議適度休息,加強自我情緒調節。
三、養成良好生活方式。俗話說“有錢難買老來瘦”,肥胖者要加強鍛煉,不抽煙不酗酒,少吃油炸食品。多喝水,有助于保持體內血流通暢,還可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發生。
四、做好自我保健。對于本身患有心腦血管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要做好自我保健工作,一旦有長期胃痛、胸悶、頭疼等不適癥狀,要及時就診。
可見,倒春寒養生有講究,人們不僅要注意保暖,還應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并早睡早起以順時而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