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始建于1952年。 國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省文明中醫院”。2000年10月,經海寧市人民政府批準,將海寧市第二人民醫院、海寧市腫瘤防... [ 詳細 ]
中醫藥防治化療性腹瀉的意義和進展
時間:2012-11-21 14:09來源:求醫網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腫瘤的內科治療有很多新進展,新的化療藥(如CPT-11等)和化療方案(如5-FU持續靜滴),使腫瘤治療療效得到提高。但其毒副反應也隨之出現新的問題。化療后腹瀉、特別是CPT-11引起的遲發性腹瀉是臨床難以控制的毒性反應,其發生率為92.9%,其中Ⅲ、Ⅳ度發生率為 42.9%[1]。不僅影響了藥物的療效,還會影響化療的生存質量和機體免疫狀態,甚至出現致死性腹瀉。
CPT-11是半合成喜樹堿的衍生物,是能特異性遏制DNA拓樸異構酶1的緩腫瘤藥[2]。其活性代謝產物SN-38在被腸道重吸收時會產生細胞毒性,引起腸黏膜細胞損傷[3],表現為腸黏膜纖毛萎縮、細胞脫落。還可引起腸內菌群失調,偽膜性結腸炎和嚴重的腹瀉癥狀 [4]。
目前預防CPT-11化療性腹瀉發生的措施和藥物的研究較少,國內僅有1篇使用雙歧桿菌活菌制劑調節腸道菌群失調[5]的報道,歐美和的學者正在積極開發中藥的有效成份,美國耶魯大學曾報道用中藥黃芩湯的有效成份PHY906在動物實驗中證明可以預防CPT-11腹瀉發生。學者曾臨床觀察中藥對化療藥CPT-11腹瀉反應具有預防和減輕的作用 [6]。醫院腫瘤科賈立群等針對化療性腹瀉的臨床癥狀辨證分析,探討預防化療性腹瀉取得有效結果,臨床應用中藥預防CPT-11腹瀉16例,無1 例發生2級以上腹瀉[7]。目前正在開展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
腸道黏膜不僅是消化、吸收營養物質的器官,而且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組織[8]。已有研究證明腸上皮細胞,腸上皮內淋巴細胞等淋巴組織,及分泌的sIgA及粘液等組成的腸道黏膜免疫系統 [9,10], 直接影響機體 Th1/Th2免疫平衡狀態[11]。在腸黏膜損傷或腸道菌群失調情況下,會使機體產生Th2細胞因子占優勢的免疫狀態[12, 13]。而Th2的優勢化與大腸癌的發生、發展、轉移、復發有密切的關系[14]。目前中醫藥保護腸黏膜化療性損傷,及其與癌癥病人機體Th1/Th2免疫平衡狀態及生存期相關的報道尚屬空白。我們應發揮自身中醫藥優勢,積極開拓此領域的研究。對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及延長病人生存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