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胃腸科 > > 謹慎選擇胃出血的治療方法
謹慎選擇胃出血的治療方法
時間:2012-05-14 13:17來源:求醫網
上消化道出血除了食道出血,最常見的就是胃出血,而由于胃出血的死亡率高達10%,所以對胃出血不能輕視,胃出血的患者勿必要了解胃出血的治療方法有哪些,一般來說胃出血的治療方法早期是以藥物治療為主,病情嚴重的則需要手術止血。
胃出血的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①血管加壓素或者生長抑素:這兩類藥物可以起到減少血管上游血量,從而減少下游出血的作用。最常用的藥物是垂體后葉素、生長抑素(代表藥物是善寧、施他寧)。對于老年人來說,垂體后葉素有誘發心絞痛以及腦供血不足的不良反應,因此對于有冠心病或腦供血不足的患者需要與硝酸甘油合用。生長抑素價格較昂貴,但止血療效好并且沒有垂體后葉素的不良反應。
②遏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胃出血時,胃酸存在會影響血液凝固止血。因此,服用遏制胃酸的藥物就是促進病灶凝血。常用有組胺-H2受體拮抗藥(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質子泵遏制藥(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倍拉唑、埃索美拉唑),可靜脈推注或者靜脈滴注。通常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損害、食管裂孔疝、食管炎等引起的出血藥物止血效果較好。
③其他藥物:根據凝血功能可選擇促進凝血的立止血、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維生素K1、凝血酶原復合物,以及具有局部促凝或者收縮血管的凝血酶粉、1∶10 000冰鹽水去甲腎上腺素等。
2.內鏡下止血:對于中、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潰瘍和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目前逐漸成為主流止血方法,療效優于藥物止血。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胃底靜脈曲張止血主要采用硬化劑注射、套扎、組織黏合劑注射等方法,硬化劑注射通常每周注射一次,4~6周為一療程。潰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可以采用熱探頭、高頻電灼、微波、激光、射頻、局部注射、血管夾鉗夾、藥物噴灑等止血方法,通常各單位的設備及醫師的專長不同而會采取不同的方法。
3.雙囊三腔管壓迫止血:在技術設備較好的醫院基本被淘汰。但在一些不具備內鏡治療技術的醫院,它仍然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主要止血手段。
4.外科手術:隨著內鏡下止血技術的發展,目前需要外科手術止血的患者低于20%。通常適用于大量出血、出血部位明確并且經過藥物及內鏡止血治療無效的時候。主要手術方法是門體分流或者斷流術。
5.介入治療:僅在少數特殊情況下,比如年老體衰,出血量大,無法耐受胃鏡治療以及手術治療時才考慮選擇性腸系膜或腹腔動脈造影并進行血管栓塞治療。
胃出血的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①血管加壓素或者生長抑素:這兩類藥物可以起到減少血管上游血量,從而減少下游出血的作用。最常用的藥物是垂體后葉素、生長抑素(代表藥物是善寧、施他寧)。對于老年人來說,垂體后葉素有誘發心絞痛以及腦供血不足的不良反應,因此對于有冠心病或腦供血不足的患者需要與硝酸甘油合用。生長抑素價格較昂貴,但止血療效好并且沒有垂體后葉素的不良反應。
②遏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胃出血時,胃酸存在會影響血液凝固止血。因此,服用遏制胃酸的藥物就是促進病灶凝血。常用有組胺-H2受體拮抗藥(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質子泵遏制藥(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倍拉唑、埃索美拉唑),可靜脈推注或者靜脈滴注。通常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損害、食管裂孔疝、食管炎等引起的出血藥物止血效果較好。
③其他藥物:根據凝血功能可選擇促進凝血的立止血、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維生素K1、凝血酶原復合物,以及具有局部促凝或者收縮血管的凝血酶粉、1∶10 000冰鹽水去甲腎上腺素等。
2.內鏡下止血:對于中、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潰瘍和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目前逐漸成為主流止血方法,療效優于藥物止血。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胃底靜脈曲張止血主要采用硬化劑注射、套扎、組織黏合劑注射等方法,硬化劑注射通常每周注射一次,4~6周為一療程。潰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可以采用熱探頭、高頻電灼、微波、激光、射頻、局部注射、血管夾鉗夾、藥物噴灑等止血方法,通常各單位的設備及醫師的專長不同而會采取不同的方法。
3.雙囊三腔管壓迫止血:在技術設備較好的醫院基本被淘汰。但在一些不具備內鏡治療技術的醫院,它仍然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主要止血手段。
4.外科手術:隨著內鏡下止血技術的發展,目前需要外科手術止血的患者低于20%。通常適用于大量出血、出血部位明確并且經過藥物及內鏡止血治療無效的時候。主要手術方法是門體分流或者斷流術。
5.介入治療:僅在少數特殊情況下,比如年老體衰,出血量大,無法耐受胃鏡治療以及手術治療時才考慮選擇性腸系膜或腹腔動脈造影并進行血管栓塞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