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軍區第一直屬醫院始建于1949年8月,至今已走過半個世紀的光輝歷程。我院以病人為中心,面向社會開放,始終把熱忱地為全體人民服務作為己任...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廣州軍區第一直屬醫院風濕免疫中心 > 醫院資訊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過程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過程
時間:2013-04-27 14:53來源:求醫網
類風濕性關節炎困擾著許多患者,尤其到了秋冬比較寒冷的季節,更是痛苦不堪,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大部分的患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得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更不用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過程了,接下來就由空軍機關醫院的風濕免疫專家為大家解析: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過程。
空軍機關醫院指出,約80%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發病年齡在20~45歲,以青壯年為多,男女為1∶2~4。初發時起的緩慢,患者先有幾周到幾個月的疲倦乏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驅癥狀。隨后發生某一關節疼痛、僵硬,以后關節腫大日漸疼痛。開始時可能一、二個關節受累,往往是游走性。
以后發展為對稱性多關節炎,關節的受累常從四肢遠端的小關節開始,以后再累及其它關節。近側的指間關節最常發病,呈梭狀腫大;其次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髖關節等。晨間的關節僵硬,肌肉酸痛,適度活動后僵硬的現象可減輕。僵硬程度和持續時間,常和疾病的活動程度一致,可作為對病變活動性的估價。由于關節的腫痛和運動的限制,關節附近肌肉的僵硬和萎縮也日益顯著。以后即使急性炎變消散,由于關節內已有纖維組織增生,關節周圍組織也變得僵硬。
隨著病變發展,患者有不規則發熱,脈搏加快,顯著貧血。病變關節最后變成僵硬而畸形,膝、肘、手指、腕部都固定在屈位。手指常在掌指關節處向外側成半脫位,形成特征性的尺側偏向畸形,此時患者的日常生活都需人協助。關節受累較多的患者更是終日不離床褥,不能動彈而極度痛苦。
約10%~30%患者在關節的隆突部位,如上肢的鷹嘴突、腕部及下肢的踝部等出現皮下小結,堅硬如橡皮。皮下小結不易被吸收,皮下小結的出現常提示疾病處于嚴重活動階段。
此外少數患者(約10%)在疾病活動期有淋巴結及脾腫大。眼部可有鞏膜炎、角膜結膜炎。心臟受累有臨床表現者較少,據尸檢發現約35%,主要影響二尖瓣,引起瓣膜病變。肺疾患者的表現形式有多種,胸膜炎,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類風濕塵肺病。周圍神經病變和慢性小腿潰瘍,淀粉樣變等也偶可發現。
對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功能狀態的評定,無統一標準,但下述分類,易被接受。
Ⅰ級:病人完成正?;顒拥哪芰o任何限制。
Ⅱ級:雖有中度限制,但仍能適應。
?、蠹墸褐囟认拗疲荒芡瓿纱蟛糠莸娜粘9ぷ骰蚧顒印?br />
?、艏墸菏セ顒幽芰εP床,或僅能應用輪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