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哈爾濱武警醫院(骨科) > > 強直性脊柱炎關節上的六種癥狀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關節上的六種癥狀表現
時間:2011-11-11 21:11來源:求醫網
強直性脊柱炎關節上的六種癥狀體現:
1、骶髂關節炎:約90%病人最先表現為骶髂關節炎。以后上行發展至頸椎,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腰痛,腰骶部僵硬感,間歇性或兩側交替出現腰痛和兩側臀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無陽性體征,伸直抬腿試驗陰性。但直接按壓或伸展骶髂關節可引起疼痛,所以不象坐骨神經痛。有些病人無骶髂關節炎癥狀,僅X線檢查發現有異常改變。
2、腰椎病變:腰椎脊柱受累時,多數表現為下背前和腰部活動受限。腰部前屈、扣挻、側彎和轉動均可受限。體檢可發現腰椎脊突壓痛,腰椎旁肌肉痙攣;后期可有腰肌萎縮。
3、胸椎病變:胸椎受累時,表現為背痛、前胸和側胸痛,最常見為駝背畸形。如肋椎關節、胸骨柄體關節、胸鎖關節及肋軟骨間關節受累時,則呈束帶狀胸痛,胸廓擴張受限,吸氣咳嗽或打噴嚏時胸痛加重。嚴重者胸廓保持在呼所狀態,胸廓擴張度較正常人降低50%以上,因此只能靠腹式呼吸輔助。由于胸腹腔容量縮小,造成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礙。
4、頸椎病變:少數病人首先表現為頸椎炎,先有頸椎部疼痛,沿頸部向頭部臂部放射。頸部肌肉開始時痙攣,以后萎縮,病變進展可發展至頸胸椎后凸畸形。頭部活動明顯受限,常固定于前屈位,不能上仰、側彎或轉動。嚴重者僅能看到自己足尖前方的小塊地面,不能抬頭平視。
5、周圍關節病變:約半數AS病人有短暫的急性周圍關節炎,約25%有長期性周圍關節損害。一般多發生于大關節,下肢多于上肢。有人統計,周圍關節受累率,髖和肩為40%,膝15、5,踝10%,足和腕各5%,極少累及手。報道80例AS,髖關節受累率為征(100%);活動受限(64%)、屈曲攣縮(38%)、肌肉萎縮(25%)、發生關節強直(37%),是AS病人的主要致殘原因;髖部癥狀出現在發病后5年內者占94%,提示AS發病頭5年如未累及髖關節,則以后受累的可能性不大。
6、關節活動受限:關節活動受限疼痛更為明顯,梳頭、抬手等活動均受限。侵犯膝關節時則關節呈代償性彎曲,使行走、坐立等日常生活更為困難。極少侵犯肘、腕和足部關節,侵犯于部分節者更為罕見。
哈爾濱武警醫院骨科專家朱鴻盛表示,以上即是強直性脊柱炎后的關節病變的臨床表現,通過各個頻發的關節表現,大家可以了解到強制性脊柱炎的病癥,從而從體征上進行自我判斷,有效避免耽誤的疾病診斷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