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痔瘡的原因是什么
時間:2012-07-31 14:27來源:求醫網
導致痔瘡的原因是什么,痔瘡醫院專家說,引發痔瘡的原因主要包括六方面:
1、解剖學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回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積,其血管排列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回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松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
2、腹內壓力增加:因腹內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前列腺肥大、妊娠、飲食過飽或蹲廁過久等,都可使腹內壓增加,妨礙靜脈的血液回流。
3、肛門部感染: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發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曲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脫垂。
4、遺傳關系: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
5、職業關系: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回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秘,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
6、局部刺激和飲食不節:肛門部位受冷、受熱、便秘、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回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此外,年高體弱、久病體虛、肛門括約肌松弛無力,勞累過度等都可以誘發痔瘡的形成。
痔瘡的癥狀:
一、大便出血:無痛性、間歇性便后有鮮紅色血是其特點,也是內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見癥狀。出血一般發生在便前或者便后,有單純的便血,也會與大便混合而下。血色鮮紅,其出血時呈噴射狀、點滴狀、擦拭帶血等。
二、大便疼痛:大便時出血肛周疼痛現象。因為肛周的神經系統比較發達和敏銳,受到刺激后很容易發生疼痛。一般表現為輕微疼痛、刺痛、灼痛、脹痛等。
三、直腸墜痛:肛門直腸墜痛主要是內痔的癥狀。如果內痔被感染、嵌頓、出現絞窄性壞死,這樣會導致劇烈的墜痛。輕者有脹滿下墜感,重者則會出現重墜痛苦。
四、腫物脫出:肛門內部出現腫物脫出,這主要是中晚期內痔的癥狀。隨著內痔痔核的不斷增大,使粘膜及粘膜下層與肛層分離,排便時,內痔結節可下降到齒狀線以下,游離于肛管之外,經肛門脫出。輕者只有在排便時才會脫出肛外,重者在咳嗽、壓腹、用力下蹲時即可脫出。
五、肛門流分泌物:肛門流出分泌物,主要由瘺口溢出,也會由肛門內排出,或由肛周的肌膚溢出。直腸黏膜長期受痔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晚期內痔,因肛門括約肌松弛,常有分泌物由肛門流出。輕者大便時流出,重者不排便時也自然流出。
六、肛門瘙癢:肛門及肛周肌膚出現瘙癢癥狀。主要是由于肛門分泌物、脫出痔核及周圍皮膚受到了刺激,皮膚終日潮濕,從而產生瘙癢感,導致肛門濕疹和瘙癢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