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過敏性哮喘的輔助檢查有哪些?
時間:2012-07-24 10:05來源:求醫網
1.抗原皮內試驗
這是在真菌變應性哮喘的特異性診斷中應用最廣的常規檢測方法。一般用1∶100 真菌抗原浸液,采用1ml 注射器,配用4 號注射針頭,在病人上臂外側皮內輕輕注入0.01~0.02ml,15~20min 觀察皮膚反應。真菌變應原皮膚試驗除出現速發相反應,還經常出現遲發相反應,應予注意。
2.支氣管激發試驗
結果準確可靠,由于采用真菌變應原制劑作吸入激發試驗時可誘發癥狀,應在嚴密觀察下進行。因經常出現遲發相反應,在試驗后的6~24h 內可再度出現哮喘反應,應予注意。詳細試驗方法可參見氣道反應性測定一章。
3.肺功能檢查
在臨床緩解期的部分哮喘患者中,可有閉合容量(CV)/肺活量(VC)%、閉合氣量(CC)/TLC%、中期流速(MMEF)和Vma×50%的異常。哮喘發作時,則有關呼氣流速的各項指標均顯著下降,如第1 秒用力呼氣容量(FEV1)、FEVl/用力肺活量 (FVC)%、MMEF 均減少。
由于氣體阻滯和肺泡過度膨脹,結果殘氣量(RV)、功能殘氣量(FRC)及RV/TCL 比值增大。當吸入1%異丙基腎上腺素或0.2%沙丁胺醇霧化液后,上述指標可有改善,如果FEV1 增加15%以上,則有助于支氣管哮喘的診斷。中度或重度哮喘,吸入氣體在肺內分布不均,通氣/血流比率失調,生理死腔和生理靜-動脈分流增加,導致 PaO2降低,但PaCO2正常或稍減低。當嚴重哮喘或哮喘持續狀態,PaO2進一步下降,由于呼吸肌疲勞,PaCO2可增,并發呼吸性酸中毒,預示病情嚴重。關于“真菌過敏性哮喘的輔助檢查有哪些”的更多問題,請向在線專家咨詢
4.氣道反應性測定
吸入組胺、醋甲膽堿、二氧化硫、前列腺素F2α、服用β阻滯劑、運動負荷等,均可誘發哮喘。可通過測定FEVl、最大呼氣流速、氣道阻力等檢測。在吸入激發劑后,立即并每隔15~30min 復查1 次。一般采用醋甲膽堿,因其反應快,作用時間短,從0.05mg/L 開始,逐漸增量,至吸入后FEV1減低超過20%,或氣道傳導率下降大于35%,稱為該藥的閾值。
哮喘患者吸入醋甲膽堿引起氣道痙攣的敏感性較正常人高100~ 倍。激發藥物劑量-反應曲線的斜率稱為反應性,哮喘患者反應性增高,吸煙者也較非吸煙者升高。誘發的氣道阻塞經15~30min 可自然消失,但在發作期的患者可引起嚴重哮喘,甚至導致窒息,故需嚴格掌握適應證,并準備好支氣管擴張劑、抗休克藥物和其他搶救措施。近年來采用氣道反應測定儀,連續記錄氣道阻力,當其上升2 倍,或持續升高2min 時的藥物累積量作為敏感性指標。
吸入生理鹽水時的氣道阻力,稱為起始阻力;氣道阻力上升時吸入藥物的最小累積量,稱為反應閾值;單位醋甲膽堿累積量的氣道阻力上升值,稱為阻力上升度;每毫升含1mg 藥物,吸入1min為1 個單位。反應閾低于3 個單位為敏感性增高,哮喘患者均值為1.08 單位;阻力上升度大于每單位每秒0.5cmH20/L 為反應性增高,故哮喘患者的敏感性及反應性均增高。氣道反應性測定對隱匿型哮喘的診斷很有價值,在患者平靜呼吸的情況下可作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