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脈管炎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
時間:2012-07-26 14:31來源:求醫網
我們在介紹脈管炎主要癥狀時,會提到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這兩個名詞,但是很多患者對這兩種脈管炎的癥狀都不是太了解。紅十字會醫院脈管炎專家王新建主任指出,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是脈管炎最主要的兩各癥狀表現。那么什么是脈管炎間歇性跛行與靜息痛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詳細介紹。
1、脈管炎間歇性跛行
紅十字會醫院脈管炎專家介紹,間歇性跛行又稱運動性疼痛,整個下肢均可發生,但多發生于小腿腓腸肌部位,特征是患者行走一段距離后患肢出現怠倦、壓迫感、麻木感、鈍痛或痙攣性劇痛等,休息一段時間后緩解,但再次行走同樣的距離,可產生同樣的癥狀。這是肢體慢性缺血的典型癥狀,多在病變的早期出現。
一般來講,持續行走的距離越短,病情越嚴重。此處特別指出,靜脈性疾病和有些非動脈閉塞病變,如髂-股靜脈閉塞、髖或膝關節炎等時,也可發生間歇性跛行。因此對有間歇性跛行者,必須檢查有無動脈供血不足和靜脈性疾病的其他征象。
2、脈管炎靜息痛
對于靜息痛,紅十字會醫院的專家表示,嚴重的動脈和靜脈病變,多能引起肢體持續性疼痛,而以動脈閉塞者為劇。動脈性靜息痛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經炎引起。
靜息痛可以突然發生,如急性動脈栓塞,也可逐步發展而來,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等。供血不足引起的疼痛,抬高患肢后癥狀可加劇,夜間疼痛顯著加重,因此不少病情嚴重的患者,終夜端坐抱膝,呻吟不止,不能平臥入睡。當患肢發生潰爛或壞死后,疼痛的程度更加劇烈。
靜脈性靜息痛一般為沉重、酸脹和脹痛感。深靜脈血液倒流和回流障礙性病變時,一般在站立時間較長后,均可發生疼痛,平臥并抬高患肢后,即可減輕或消失。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時,除患肢腫脹、脹痛外,在病變部位尚有壓痛存在,如腓腸肌和股總靜脈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