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淺靜脈炎不治有多可怕
時間:2012-07-26 14:36來源:求醫網
血栓性淺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是淺靜脈血管發生炎癥反應。多發于20-40歲的青壯年的周圍血管疾病,血栓性淺靜脈炎可發于身體的各個部位,通常發生于下肢,以下肢血栓性淺靜脈炎較為多見。那血栓性淺靜脈炎治療不及時會遭截肢嗎?
血栓性淺靜脈炎典型癥狀
血栓性淺靜脈炎屬于中醫血痹、脈痹、腫脹、血瘀的范疇。發病時,淺靜脈為一硬索條,可有自發痛。觸痛或牽拉痛,一般稱為“脈痹”;沿淺靜脈走行及其周圍組織突發色紅、腫脹、灼熱、疼痛,待紅腫疼痛漸消后,局部可觸及硬條索狀物,且伴有色素沉著,或有微熱和輕痛,屬靜脈曲張并發者,多稱為“惡脈”;《肘后備急方》對血栓性淺靜脈炎這樣描述:“惡脈病,身中忽有赤絡脈如蚓狀”。“皮肉卒腫起,狹長赤痛名”。
血栓性淺靜脈炎早期危害不是很明顯,但如果早期不加以治療,血栓性淺靜脈炎就會向周圍組織、深靜脈血管蔓延擴展,將會給患者帶來十分嚴重的危害。
血栓性淺靜脈炎不及時治,后期會遭截肢嗎?
血栓性淺靜脈炎如果不加以治療就會發展為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會發現下肢皮膚由紅褐色變為棕褐色,出現色素沉著,爾后皮膚發亮發黑變硬。嚴重者出現瘀積性皮炎或潰瘍等。如果患肢出現多處潰瘍,這種久不愈合,組織由于嚴重缺氧使組織壞死,感覺全無,這時患者不得不考慮截肢了。
那么血栓性淺靜脈炎真的有這么可怕嗎?其實只要做到早發現,選擇正確的方法早治療,就能徹底治愈血栓性淺靜脈炎,避免截肢的慘痛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