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新橋腫瘤生物治療中心 > > 跨科綜合治療肺癌腦轉移
跨科綜合治療肺癌腦轉移
時間:2012-08-06 16:05來源:求醫網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城市工業化的進程加快,空氣污染和環境污染日益加劇讓肺癌發病率節節攀升。在過去的三十年里,我國的肺癌患者死亡率增加了465%。
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一旦確診晚期患者占到70-80%,失去了外科手術治療性治療的時機。由于肺部周邊具有豐富的淋巴組織與血管,因此術后癌細胞轉移幾率非常大,最常見的是腦轉移。其中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幾率最高,其次是肺腺癌、肺鱗癌和大細胞肺癌。
肺癌腦轉移是晚期肺癌手術失敗的常見癥狀,主要表現為:頭痛、肢體障礙、癲癇、面癱、精神異常、視力改變、失語及共濟失調等癥狀。
放療和化療是肺癌腦轉移常規治療模式
在過去由于治療手段的相對缺乏與醫療水平的滯后,肺癌腦轉移患者生存期非常低。隨著當代醫學的不斷發展,手術、放化療的不斷改進以及各種生物治療相對出現,肺癌腦轉移患者的生存期已得到延長。
重慶生物治療中心專家表示:肺癌腦轉移是一項多學科的治療方式。根據肺癌腦轉移的病理特性需經過神經外科及胸外科、腫瘤科共同會診。放療、化療、生物免疫治療是延長肺癌腦轉移的常規手段。
放療是一個局部治療,在肺癌中應用較為廣泛,主要治療對象為III晚期肺癌和緩解IV期患者的癥狀,達到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的作用。化療是結合放療治療腦轉移患者重要組成部分。在細胞動力學周期中,放療殺傷癌細胞作用點為G2、M及G1后期,對S期無作用,而化療的主要作用點為S期,因此化療聯合放療對癌細胞具有補殺作用。再者腫瘤細胞存在異質性和尚有乏氧細胞,影響了放療的敏感性,而某些化療藥物具有放療增敏劑,比如:受人重視的藥物為順氯銨鉑(DDP)及其他藥物有泰素、氨甲喋吟等可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延遲腫瘤細胞生長速度,為此二者聯合治療的優點不言而喻。
生物免疫治療結合放、化療可提高肺癌腦轉移治療效果
新橋醫院腫瘤科專家表示:在腫瘤臨床治療中,我們不僅僅注重患者的治療方法同時更注重保存患者身體“實力”,能有效抵御各種治療副作用,讓患者能良好的實現“帶瘤生存”的理想狀況,免費咨詢熱線023-65206669。
生物免疫治療作為近年來腫瘤醫學臨床中常用的治療模式。它具有提升患者免疫力,修復受損的免疫系統,遏制腫瘤生長防止腫瘤復發和轉移的良好效果,被譽為繼手術、放療和化療后的第四種模式。它是一種利用患者自己的免疫細胞對緩腫瘤的方法。
生物免疫治療腫瘤技術主要是抽取患者的外周血,利用高科技生物手段分離出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分別進行培育、誘導對腫瘤具有殺傷性免疫細胞的個數與緩腫瘤活力后,再回輸患者體內達到治療目的。當體內的免疫細胞隊伍不斷壯大,具有高效的腫瘤殺傷力時,就能有效的清除腫瘤細胞,防止復發和轉移。在腫瘤臨床治療中常與手術、放療和化療結合使用,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人類與腫瘤對抗的核心是防大于治療,肺癌患者在術后應定期到醫院接受PET或PET-CT腦部掃描檢查,預防腦轉移的不良情況。提示:早發現早治療是患者最終實現“帶瘤生存”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