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癥又稱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以運動、語言和抽搐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征或行為障礙。臨床上稱為“抽動障礙”,起病于兒童與青少年,男性發病較多。主要表現:一個或多個部位肌肉不自主地、反復地、快速地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強迫動作思維以及其他行為癥狀。
無論哪種抽動障礙的形式都主要表現為兩種抽動類型,即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抽動。但根據抽動持續時間的長短與類型又可分為:短暫性抽動障礙、慢性抽動障礙與抽動—穢語綜合征。
因該病表現形式多樣復雜門診時有被誤診為結膜炎,咽炎的病例,還有發聲性抽動患兒被以癔癥收入兒神經內科者。
對于抽動障礙的治療,最新進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生物治療與心理治療。
(1)目前認為,兒童抽動癥,癥狀較輕病程較短者,有自行緩解的可能,一般不需治療觀察變化。如癥狀嚴重,病程較長者可在醫師指導下采用藥物治療,中藥根據病情辯證施治年齡較小或癥狀不太重者可服用中成藥,年齡較大或癥狀較重病史長者可服用中草藥,配合物理和生物治療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且停藥后極少復發。西藥以氟哌啶醇為優選藥物,近九成患兒可達明顯的療效,開始劑量為0.5-1毫克,每天2次,以后根據服藥效果調節劑量,同時并用安坦,可減少錐體外系反應的發生。但停藥后極易復發。考慮西藥副作用和復發問題,臨床基本很少使用。
(2)物理治療主要是腦神經遞質功能調節和針對性行為訓練,經過療程治療,基本都有很好的癥狀控制。
(3)生物治療依據人體自我調序理論激發人體自我調節和修復功能,臨床驗證效果滿意。
(4) 心理治療和行為干預對抽動障礙的兒童也相當重要。
要正確認識抽動障礙,避免各種加重癥狀的因素。通過減輕心理壓力,解除造成心理緊張的各種因素,教會孩子正確處理所遇到的問題。要鼓勵孩子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家中,對孩子不必過分關注,更不要批評指責。雖然對一些孩子批評后可使癥狀在短時間內減輕或消失,但過后會出現“反跳”現象而使癥狀更加嚴重。
抽動障礙是一種慢性發育行為性疾病,一般預后良好,經過系統治療,大部分患兒到少年期癥狀會得到很好控制,只有一小部分兒童會持續至成年。若不治療,可持續到成人或延續終生。由于患兒行為與性格的異常,使患兒與環境的交往和實踐的機會減少,造成孩子心理問題、社會退縮,嚴重影響患兒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