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的口腔損害的表現
白塞氏病是一原因不明的細小血管炎為病理基礎的慢性、進行性復發性、多系統損害的疾病。以口腔、外陰潰瘍、眼炎、皮膚損害為臨床特征。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機是溫熱毒邪蘊滯,而溫熱的形成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外因是感受濕熱毒邪,內因主要是臟腑功能失調,溫熱毒邪蘊于肝脾腎循環上攻于口、眼下注于外陰,引發本病。
感受濕熱毒邪火熱并或瘀毒未進與濕灼相合或久居潮濕之地,濕毒侵犯肌膚蘊久化熱,毒熱內蘊,結于臟腑濕熱毒邪循經上攻于口、眼、下注于外陰,損傷局部皮膚粘膜發為潰瘍,若濕熱困脾失健運,則見腹脹、納差或胃腸道潰瘍,濕熱傷及血脈則肢體皮膚出現紅色結節,壓痛明顯,濕熱流于關節則見膝、踝、腕、關節腫痛。
因情緒波動憂、思、郁、怒致肝氣郁結、氣瘀化火或過時肥甘厚味,釀成脾胃濕熱,濕熱影響心脾肝腎,而心氣攻于舌,脾氣攻于口,心脾濕熱,循進上與口舌,則口舌生瘡,肝脈赤目循繞陰氣,腎開竅于二陰,肝腎濕熱上熏形成眼疾,下注二陰之外陰部潰瘍。
白塞氏病的口腔損害的表現:口腔潰瘍為白塞氏病初發癥狀者占70%左右,整個病程中口腔潰瘍發生率高達95%以上。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3毫米,境界清楚。潰瘍為單發或多發,可見于唇、齦、腭、舌、扁桃體、咽、喉及食道或鼻腔,深淺不一,淺表潰瘍的紅腫疼痛較輕,數周內可自愈。不留瘢痕。但深的潰瘍可有明顯紅腫疼痛伴吞咽困難及明顯口臭,愈后留有瘢痕。潰瘍可不定期復發,常在婦女月經周期加重,病程纏綿,經久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