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影像學儀器都被應用到了醫療方面,使疾病的定位更加精確,有利于疾病的治療與觀察。那么脊髓損傷這種致殘率極高的疾病檢查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請北京304醫院全軍骨科研究所的專家來為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幾種檢查方法的作用機理
1.X線檢查:X線檢查所見對確定脊柱損傷部位、類型和骨折脫位現狀,以及在指導治療方面有極為重要價值。胸腰段椎骨骨折的X線所見,在側位片上可見到椎體前上部有楔形改變或整個椎體被壓扁,椎體前方邊緣骨的連續性中斷,或有碎骨片;粉碎壓縮骨折者,椎體后部可向呈弧形突出;骨折合并脫位者,椎體與椎體間有前后移位,關節突的解剖關系有改變,或后上方有關節突骨折。在正位片上可見椎體變扁,或一側呈楔形,其兩側的骨連續中斷或有側方移位。還可見到椎板的、關節突的或橫突的骨折等變化。
2.X線檢查:脊柱矢狀面斷層片可顯示爆破性骨折以及碎骨片進入椎管內情況。
3.CT檢查:CT檢查比普通X線檢查具有優越性,它是現代檢查脊椎損傷的理想方法。其優點為:CT可測量椎管橫截面和中矢狀徑。通過CT測量,很容易測定并能標明其椎管的狹窄程度。除此之外,CT還能顯示骨折的特征,常見的有:(1)椎體上半部壓縮骨折;(2)椎體下半部壓縮骨折;(3)椎間盤損傷;(4)骨折片進入椎管;(5)椎板骨折。尤其對破裂性骨折以及骨折片進入椎管者的診斷,為臨床施行緊急手術提供了依據。CT測量包括椎體額徑和矢徑的測量、椎弓根距的測量以及椎管橫徑和中矢徑的測量。
4.體感誘發電位(SEP)檢查:對胸腰段脊柱損傷合并脊髓損傷的傷員進行此項檢查,在決定是否需要進行緊急手術探查,以及預測能否恢復等方面能提供比較客觀的依據。體感誘發電位檢查,已作為直接反映脊髓活性的一個電生理指標,并已用于脊柱創傷外科手術中以及脊柱畸形矯正術中的脊髓監護;還廣泛用于早期判斷脊髓損傷后的脊髓功能狀態,及其預后、手術療效的預測以及各種脊髓病的輔助診斷方面。但體感誘發電位檢查僅能反映脊髓后柱的功能狀態,也即僅能反映感覺方面的變化,而不能觀察運動方面的變化。
5.核磁共振(MRI)檢查:MRI與CT有相似之處,不但能清楚顯示脊椎骨折,而且能顯示脊髓損傷的程度,如脊髓軟化,創傷后囊腫等,有助于脊髓損傷預后的評估;盡管如此,MRI不能代替CT,對骨性結構的顯示后者比前者更好。另外,MRI檢查費用非常貴,因此,選擇此項檢查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6.脊髓造影:該項檢查適用于晚期合并脊髓壓迫癥狀者,可以顯示脊髓外在性的壓迫。
7.同位素骨掃描(SPECT):用以鑒別是病理性骨折,或一般性骨折,如原發性或繼發性脊柱腫瘤繼發的骨折,以此明確診斷。
神經修復技術治療脊髓損傷
目前,神經修復療法是生命科學再生醫學最為活躍的科學技術,神經修復療法治療脊髓損傷是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后的又一場醫療革命。該療法是北京304醫院的特色技術之一,北京304醫院采用物理因素神經刺激或調控、藥物或化學等各種干預策略,在原有神經解剖和功能基礎上,促進被破壞或受損害神經再生修復和重塑、重建神經解剖投射通路和環路、調控和改善神經信號傳導、最終實現神經功能修復。該技術臨床應用已經成功使一部分脊髓損傷、截癱站起來,許多大小便無法控制的患者通過治療使損傷平面下降,大小便得以控制,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北京304醫院專家提醒大家,不同的檢查方法的作用不同,對疾病的著重觀察點不同,患者要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