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服西藥
如卡馬西平、得利多、苯妥英鈉等上述藥物可起到暫時止痛或緩解的作用,長期服用副作用非常大,因此不建議患者常服。
2、中醫治療
中醫中藥治療三叉神經痛是通過配方藥物調理,以搜風通絡、通經止痛為治療法則,從而達到止痛效果。中藥見效較慢,治療前期止痛效果不明顯,有一定復發率。
3、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不僅僅為了緩解疼痛,還必須注意保留神經功能,這是有別于三叉神經痛其他外科方法的重要一點。開顱手術創傷很大,不適合年紀較大的三叉神經痛患者。
4、半月神經節阻滯療法
向顱腔內半月神經節注入甘油、無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等神經毀損藥物,以阻滯三叉神經第2、3 支甚至全部的三支,可獲得長時間的阻滯效果。但因其注射技術較難掌握,治療效果隨著操作人員的技術不同而大有差別。這種療法可能引起一些并發癥。
5、三叉神經周圍支封閉
將藥物包括無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鏈霉素等注射到三叉神經分支通過的骨孔,如眶上孔、眶下孔、下齒槽孔、頦孔、翼腭孔等。效果與操作者的技術水平和患者的病情程度關系密切,多數病人在半年至2 年內復發。
6、半月神經節球囊壓迫法
球囊壓迫法是國際上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技術。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和控制呼吸。手術成功率在90%左右,但半年后復發需要再次治療,遠期效果待觀察。
7、射頻熱凝療法
射頻熱凝療法是利用高溫作用于神經節、神經干和神經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阻斷神經沖動的傳導。這種療法復發率較高,由于操作方便,可重復實施,最終達到鎮痛的目的。但是,采用這種方法并發癥較多,同時會產生面部麻木的感覺。不良反應及并發定有操作中的疼痛、顱內出血可形成顱內血腫、腦神經損害、顱內感染、帶狀皰疹、角膜炎等。
8、無痛介入療法
利用治療設備優秀特制的傳感器,在影像系統引導下,到達神經的根部,精確定位病變神經,通過特定電極傳感器精確輸出高頻微波,選擇性把神經傳導痛覺纖維蛋白凝固變性,而不影響正常神經感覺和溫度覺的功能。無痛介入療法無副作用,可以立刻止痛,無創無痛,可以安全有效的治愈三叉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