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吳敏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吳敏大夫個人網站 > 什么是難治性癲癇病

什么是難治性癲癇病

時間: 2013-07-02 10:01   來源: 求醫網

  很多的癲癇病患者都會經常反應,服用了抗癲癇藥物沒有用處,癲癇發作照樣進行中,其實這也是一種癲癇的類型,這種癲癇叫難治性癲癇,下面我們來看看難治性癲癇的相信介紹。

  一、難治性癲癇的定義

  難治性癲癇是指得到相應的抗癇藥治療,而癲癇發作仍未獲得控制,且EEG具有癇性放電或其它異常波形,其中包括嬰兒痙攣癥等。治療應針對病因進行對因治療,如清除血腫、切除腫瘤、治療腦水腫等。同時聯合用藥控制癲癇。首次應加大劑量,發作控制后逐漸減量,摸索適合患者個體的有效劑量;針對患者發作的周期一次性給藥,并用EEG監護,作為掌握用藥劑量和治療時間長短的依據。

  二、難治性癲癇的患病人群

  大部分癲癇患者是可以治愈的,經過正規的治療,病情大多數可以被控制得很好,甚至治愈。劉國英不否認癲癇對于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影響,但在正確認識、診斷和治療的基礎上,這種影響并不顯著,控制好發作就可以把影響降到最低。

  “難治性癲癇”占癲癇總體的20%,特別是皮層電極監測技術在癲癇外科應用以來,醫生可以把電極留置在大腦表面,直接采集皮層的腦電信號,去除了頭皮、顱骨和腦膜的干擾,還可以長期觀察,捕捉發作時的真實信息,逐漸成為定位癲癇起源灶的“金標準”。據報道,“顳葉癲癇”的手術控制率可以達到 90%~95%。所以,即使以往被稱為難治性癲癇,也不要輕易放棄積極治療的機會。

  癲癇患者群體中,有一部分患者可以依靠藥物治療取得滿意的效果,而有一部分患者的病情是根本無法用藥物控制的,就要考慮手術治療,外科手術的關鍵是根據致癇灶的位置來確定手術區域,位于大腦重要功能區域的病灶一直是手術的禁區,導致一部分疑難病例無法手術。而采用皮層功能定位技術,則可以清楚地劃定所要切除的范圍和需要保留的區域,從而使那些疑難、復雜病例的手術,可以在安全而準確的情況下進行。

  癲癇患病率很高,國內約有一千萬患者,目前大多數患者沒有得到正規的治療,給家庭、社會造成很大的負擔。癲癇就像很多常見疾病一樣,是可以治療而且是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

  三、難治性癲癇發作的時間

  臨床上,習慣將一次癇性發作持續超過30min,或兩次以上癇性發作間神經功能未完全恢復稱為癲癇持續狀態(SE)。由于癇性發作常在2min內緩解,更長時間的發作常可能轉變為SE。若發作持續5~10min,則自行終止的可能性極小,所以臨床上傾向將SE時間標準界定得越來越短,如20min或 10min。Lowetein等(1999年)甚至提出全身性驚厥性SE的“操作性”標準為一次發作持續5min以上即可。

  難治性癲癇尚無公認的定義,一般指經過勞拉西泮、苯妥英或苯巴比妥等一線藥物積極治療,SE仍無明顯改善,或給予充分適當的治療仍持續超過60~90min者。因為發作持續超過這一時間界限,往往導致不可逆神經功能損害。約30%的SE發展成RSE。SE死亡率約為20%,RSE的死亡率更高,可達50%,且住院時間長、神經功能損害多。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