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出研究出的癲癇資料中指出青少年癲癇指的是13周歲-20周歲之間的癲癇病患者。癲癇(epilepsy)俗稱“羊癲瘋、羊角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癲癇發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過性癥狀,由于異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種多樣的表現。
青少年癲癇的護理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中的叛逆期,對于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對于父母和老師的話要嘛就是置之不理要么就是反其道而行,所以一定要治愈患兒的心理治療。
1、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護理人員首先要為青少年癲癇病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外部環境,保證病房布局整潔、空氣新鮮,可使病人獲得心理和生理得到滿足和享受。向患者講解青少年癲癇發作的特征和類型,詢問病人有無誘發因素和發作先兆。若出現發作先兆應立即臥床休息。
2、安排好藥物用量情況:用藥指導青少年癲癇發作間歇期的治療很重要,因此,必須向病人及其家屬講清藥物的藥理作用、不良反應、注意事項,使其配合治療。藥物劑量須由小到大,逐步增加,監測血藥濃度以調整劑量。停藥必須緩慢減量,劑量越大,用藥越多,停藥越需緩慢,整個療程一般不少于3個月。
3、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這是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護理工作順利進行、使治療與護理工作收到預期效果的關鍵因素。護理人員應體諒患者的病態情緒,對患者要和藹可親,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利用小組講解、放幻燈片等形式,多向病人宣傳疾病知識和解釋護理程序及進展,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現象,建立友好、和諧的護患關系,確保護理措施的順利、全面實施。
4、多參加社交活動:出院指導向病人講解控制青少年癲癇發作需長時間服藥,按醫囑定時服用抗青少年癲癇藥物,定期門診復查;建立良好的生活規律和飲食習慣,避免過度疲勞、便秘、睡眠不足和情感沖動;飲食宜清淡,戒煙酒,適當參加體力或腦力和娛樂活動,增強身體機能的康復。青少年癲癇病心理護理在于幫助患者端正對待疾病的態度,建立健康的心理,達到心理平衡,從而穩定患者的情緒和行為。同時家屬和社會幫助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們能夠促使患者融入社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專家對大家說,在患兒的生活和學習中一定要去正規優秀的醫院去治療,不要輕信一些偏方、單方、驗方等沒經過證實的方法去治療,也不要在沒經過醫生的同意去突然停藥。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正確的去引導患兒的心理狀態,家屬一定要方正心態,給孩子制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比較青少年階段是孩子生成社會關、人生觀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