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劉淑貞 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劉淑貞 大夫個人網站 > 預防宮頸癌篩查一年較好查幾次

預防宮頸癌篩查一年較好查幾次

時間: 2011-12-09 12:47   來源: 求醫網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子宮頸癌的主要流行因素

  ●每年檢測一次,連續兩次正常,可延長間隔至3年

  宮頸癌是迄今人類所有癌癥中單獨明確病因的癌癥。引起宮頸癌變的“元兇”是一種叫人乳頭瘤的病毒(HPV)。

  研究發現,在幾乎所有宮頸癌病人的宮頸組織中,均可以找到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存在。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研究數據均顯示,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子宮頸癌的主要流行因素??梢钥隙ǖ卣f,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發生宮頸癌的必要前提條件,只有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才會有發生宮頸癌的風險。

  人體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后,病毒基因可整合到宮頸的上皮細胞內,可能發生兩種轉歸:對于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來講,感染的期限比較短暫,通常在8—10個月左右會通過自身免疫系統會將病毒清除掉,也就是“一過性感染”。另一種結局是,機體免疫系統雖可識別感染的人乳頭瘤病毒,但無力將其清除,致使感染持續存在,進而引起宮頸細胞的增生、異型性變,最終發生癌變。

  然而,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不一定就會得宮頸癌。這是因為:(1)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非常常見,特別是在性活躍年齡段的女性。(2)多數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可以被機體免疫功能清除,所以這些感染是“一過性”的,并不引起宮頸病變。(3)只有少數持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才會引起宮頸癌變。(4)從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到宮頸細胞的異型增生,再到侵潤性宮頸癌,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一般要5到10年左右時間。(5)只有高危型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才會引致宮頸癌,低危型感染極少引發宮頸癌。(6)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只是“帶毒”狀態,不能說必定發生宮頸癌。

  在臨床檢測中發現了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并不等于可以診斷為宮頸癌。因為人乳頭瘤病毒使正常宮頸細胞發展到宮頸癌,需要經歷一系列轉變過程。臨床上通常以宮頸上皮內瘤變(CIN)來反映宮頸癌的演變與進展,宮頸上皮內瘤變包括了宮頸非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而宮頸非典型增生就是通常所說的宮頸“癌前期病變”。

  由宮頸上皮內瘤變發展為侵潤性宮頸癌,總的風險幾率是15%。一般來說,發現宮頸上皮內瘤變時的程度越高,罹患宮頸癌的風險就越大。因此,要想提高宮頸癌的治療效果,早期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

  有性生活史的婦女,均不可避免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的風險。因此,初次發現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不必過分緊張。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對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可以掉以輕心,因為持續的感染或反復的感染,甚至同時感染不同型別的病毒,發生宮頸癌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造成人乳頭瘤病毒的持續感染和宮頸癌前期病變的危險因素包括:(1)開始性行為的年齡早、生育早、多產。(2)初次性行為年齡在18歲以前,其宮頸癌的患病率比20歲以后者高13.3—25倍;初產年齡在18歲前比18歲后者高3.2倍。(3)性伴侶多。(4)男性伴侶性亂史或同時患有生殖器病毒感染等。(5)吸煙、不注意個人衛生、慢性炎癥刺激、病毒感染等。

  預防宮頸癌,正確的做法是堅持進行規律的篩查。在美國,宮頸癌篩查時間是從女性開始性生活后3年左右,不晚于21歲,終止時間是70歲以后;要在 10年內有3次以上滿意而正常的細胞學檢查。篩查間隔是,傳統細胞學涂片檢查每年一次;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法(TCT)每兩年一次。30歲后,連續3 次正常者,可2—3年一次。

  國內癌癥研究基金會2004年的宮頸癌篩查指南性建議提出:在經濟發達地區,篩查起始時間為25—30歲,經濟欠發達地區為35—40歲,高危人群均應適當提前。終止時間定于65歲。其間隔是每年一次,連續兩次正常,延長間隔至3年;連續2次人乳頭瘤病毒呈陰性,可延長間隔至5—8年。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