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近些年來頻繁發生的一種現象,出現了失眠要注意自己心理狀態的調整,有的時候失眠現象和工作有很大的關系,由于工作壓力過大或者事情太多容易出現失眠的現象,有的時候輪班也容易導致失眠現象的發生,由于工作需要常常需要輪班,這就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秩序,打亂了正常的作息時間,容易出現失眠的現象,由于輪班導致的失眠現象我們該如何更好地進行一下調理呢,讓我們大家來一起了解一下
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包括體溫、內分泌、泌尿、心血管、呼吸、造血、神經系統等,具有一定的節律,這種節律在24小時內有一定的變化規律:傍晚最高,凌晨最低。人體的生物節律時間只有和外界環境24小時內變化保持一致時,其生理活動才能順利進行,否則將影響人體的活動能力。
從事日班工作的人,基本上是符合晝夜節律的,一般不受影響。固定從事夜班工作的人體內的5種生理活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后,已適應了新的節律,故影響較小。而輪班作業的人則不同,工作時間經常改變,體內的生理活動很難和外界環境保持一致。一旦兩者的節律步調不一,生理活動相互之間的節律就會發生紊亂,出現各種不適應的反應。
失眠或睡眠不實及疲勞是輪班者最常見的反應,改變睡眠習慣本身就足以導致失眠及疲勞。研究睡眠時的腦電圖發現,白天睡眠和黑夜睡覺時的腦電圖是不同的,白天睡覺持續時間往往較短,容易受外界干擾,因此睡眠質量差,且總感醒后疲倦乏力,精神不振。
每個人對睡眠時間的改變適應能力也有差異,有的人能在二三天內很快適應,有的人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還有些人則根本不能適應。在這方面,心理因素也起著一定的作用。輪班工作者和家人共同生活的時間少,會產生心理壓抑感,妨礙對輪班工作的適應能力。而工作性質與適應能力也有一定的關聯。
因長期輪班工作易造成晝夜節律紊亂而導致失眠,這不僅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損害,也使工作中差錯發生率明顯提高。為預防輪班工作者的失眠癥及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改進如下措施可預防失眠癥及有利于工作:
1、要根據生產的特點和性質,調整不適應晝夜節律的輪班方式,制訂合理的換班制度。而目前比較科學的輪班方式是:早班、中班、夜班各1~2天,然后休息1~2天。這樣的輪班方式,使工人有可能形成一個比較固定的動力定型,有利于機體的適應。夜班后如能休息2天,則能比較徹底地消除疲勞。國內有些紡織廠采取四班三輪轉的新輪班工作制后,工人反映良好。
2、仔細選擇輪班工人。患有慢性疾病、心理壓抑、情緒憂郁、需要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以及平時睡眠不佳者,不宜從事輪班工作。
3、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例如車間里的照明和色彩,良好的后勤供應,方便的上下班交通工具,安靜的睡眠環境,以及適合各班工人作息制度的文化娛樂和學習條件。
4、對輪班作業工人進行專門指導。如在精力充沛時先做比較重要的工作,當困乏時避免接觸電動機和傳送裝置,以免發生意外。睡覺醒來后的第一頓飲食要盡量吃得多一些和好一些。少進食鹽、濃茶及烈性飲料,不濫用藥物,需要用藥時應征詢醫生的意見等。
對于要輪班的工作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態進行調整,注意自己生活節奏的調整,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心理負擔,注意保證正常的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