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成立于1904年,前身為英國人建造的“西人隔離醫院”,院址舊稱靶子路41號(現武進路85號)。1945年,改名為... [ 詳細 ]
醫院介紹
- 醫院等級:三級乙等 總床位數:800個 醫院類型:綜合醫院
- 日門診量:320位 主任醫師:120位 副主任醫師:256位
- 醫院面積:6余萬平米 建院時間:1904
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成立于1904年,前身為英國人建造的“西人隔離醫院”,院址舊稱靶子路41號(現武進路85號)。1945年,改名為 “上海市市立第五醫院”。新國內成立后,命名為“上海市立第五人民醫院”,我國一代名醫張滌生、李寶實、張錫澤、彭友珍、陶灤、應元岳、馬永江等均曾在醫院工作過。20世紀50年代末,為配合閔行工業基地的建設,1960年2月醫院整體遷址于閔行鶴慶路801號。1961年起成為原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教學基地。隨著環境的變遷、機構的變革和人員的重新組合使得遷院后的醫院開始了一段艱辛的歷程。老一輩的五院全體員工不氣餒、不放棄,仍保持良好的學習傳統,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在逆境中勇于奮起。1978年至1987年,醫院連續5次被評為“國內衛生文明建設先進集體”,1979年獲得 “國務院嘉獎令”,俞慶慶老院長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84年11月醫院恢復使用“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院名。1989年成為原上海醫科大學衛生系單獨的臨床實習教學基地。1995年原閔行區傳染病醫院并入醫院。1998年9月,閔行區人民政府和原上海醫科大學正式簽訂了區校共建協議,2004年10月,醫院喜迎“百年華誕”之際,正式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
在醫院百余年的發展長河中,經過幾代五院人的努力,醫院現已發展成為占地5.81公頃(約90畝),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擁有64排CT、16排CT、1.5T核磁共振、800mA 以上DSA、ECT和直線加速器等大型乙類醫療設備,以及Ⅰ級層流手術室、重癥監護、血液透析、高壓氧艙、雙能X線骨密度儀、高品質彩色多譜勒超聲診斷儀、超聲內窺鏡、膠囊內鏡、超聲彈導碎石機、體外沖擊波碎石機、鈥激光、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酶免分析儀、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流式細胞儀、各類微創腔鏡手術系統等先進醫療儀器設備,設備總值近1.5億元。年門急診130余萬人次,住院病人約3萬人次,住院手術近萬人次。
醫院基本完成了三級學科的分設,已發展到37個臨床科室,并逐步形成了多層次的特色專科,現有2個市級特色專科:泌尿外科和中醫支氣管炎專科(為上海市示范性中醫科);高壓氧艙治療為國家級和上海市繼續教育項目;腎內科、神經外科、血液科、眼科、耳鼻喉科、病理科、兒科新生兒專業、心內科、呼吸科和骨科等10個科室是閔行區醫學特色專科。
醫院有在職職工1300余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約1100人,高級職稱120余人,碩博士100余人。醫院現有復旦大學“雙聘院士”1人;研究生導師15名;享受國務院津貼7名;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醫苑新星1名、上海市百人計劃1名;上海市小百人計劃4人;上海市領軍人才后備隊(閔行區領軍人才)8人;閔行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市科委和市衛生局等各級科研課題,年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1/3在國內核心優秀期刊和國外專業期刊發表。
目前醫院設復旦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復旦大學博士點2個、碩士點8個,皖南醫學院碩士點3個。承擔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皖南醫學院、蚌埠醫學院等10余所高校臨床教學與實習任務,承擔博士后、博士、碩士和本科生等多層次的人才培養任務,建立了與大學附屬醫院相匹配的人才培養和教學體系,提升了醫院臨床工作及科研教學水平。2009年衛生部認定為全科醫師培養基地,大外科、普外科、放射影像科、血液科等獲得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基地資格。
2005年5月,借助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集團的優勢,醫院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共同組建“上海市華山神經外科(集團)醫院市五分院”。經過4年的建設,逐步形成以“腦垂體瘤綜合診治”及“腦血管疾病介入治療”為特色的學科發展方向。
2005年10月,為配合保障上海市2010年世界博覽會建設而由市區動遷到浦江世博家園的居民能得到及時、良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根據市、區各級領導的指示,醫院在世博家園設立門診部。門診部的醫務人員本著“盡我們所能,一切為病人著想”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世博家園的病人服務,得到了世博家園百姓的充分肯定。
2006年12月,為整合醫療資源,使閔行地區的腫瘤患者能就近享受到市級優秀專家的服務,在閔行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以市五醫院腫瘤科為基礎,閔行區中心醫院共同參與,聯手組建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閔行分院”正式掛牌。分院的管理整體委托腫瘤醫院,診療模式完全采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可以滿足不同腫瘤病人的手術治療、化學治療、血管介入治療、生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和放射治療等腫瘤綜合治療。
2007年12月,借助復旦大學的學科平臺,集聚校內相關資源,與國內工程院陸道培院士合作,國內優秀的以干細胞移植為主要治療手段的“復旦大學血液病中心”正式成立。在陸道培院士的帶領下,五院在血液病的研究和治療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干細胞移植和血液腫瘤病的治療成為醫院血液學科特色。
申報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GCP)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定并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證書》,是醫院臨床診療走向規范化、科學化的另一亮點。目前醫院的泌尿外科專業、腎臟病學專業和神經內科專業是通過認證的三個專業,并且也都是醫院重點建設的學科。
2009年,醫院中心實驗室經過持續建設和發展,通過區科委專家組驗收,成為閔行區開放式的醫學科研平臺、閔行區醫學科技孵化基地。中心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提升了閔行醫學科研能級,推進對外合作交流,促進了閔行區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面發展。
在閔行區衛生局的支持和指導下,逐步構建社區衛生雙向轉診服務和會診中心,目前已建成PACS會診中心、心電圖會診中心等,并在此基礎上創建閔行區慢病管理與科研的平臺。
已走過一個多世紀的五院,歷經輝煌和滄桑,歷經社會變革。現在的市五醫院已成為科、教、研全面發展的區域醫療中心,是上海市西南郊地區規模最大的三級綜合性大學附屬醫院。在實現上海市文明單位八連冠的基礎上,醫院將進一步深化醫院管理年活動,推進醫院可持續發展,提高醫院的內在素質和管理水平。
乘車路線
咨詢電話:021-64308151
郵箱地址:02164308151@qq.com
郵政編碼:200240
醫院地址:上海市閔行區瑞麗路128號
乘車路線:閔馬線、閔紅線、江川二路至市五醫院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