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和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院前急救于一體的以急救醫學為特色的市級綜合性現代化三級醫院,具有雄厚的醫療技... [ 詳細 ]
天津醫院天和醫院合并形成三甲綜合性醫院 規劃1600張床位
時間:2012-10-27 16:12來源:求醫網
現狀: 急救病種單一 急需補充全方位人才
天津醫院是在我國骨科先驅方先之教授上世紀40年代創建的天津私立骨科醫院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現已成為一所以創傷急救和骨科疾病為特色,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大型三級甲等骨科專科醫院。天津市天和醫院成立于1942年,由一批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優秀專家所創辦,有天津的協和之美譽,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于一體的,以急救醫學、血管外科為特色的市級、綜合性三級乙等醫院。
兩家建于上世紀中期的醫院,如今都面臨著新時代的三個方面考驗。首先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就醫環境落后。天津醫院現址建筑的原設計規模為600張病床,多年來在原建筑面積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床位數已增加到717張,天和醫院門診住院樓使用已超過國家規定的50年安全期限,有效抗震性能很差,存在安全性隱患。目前醫院每床建筑面積嚴重不足,醫院功能分區、人流、物流、車流等布局不合理,臨床、檢查、治療等科室設置分布零散,診療流程不合理,這些因素已經成為制約醫院進一步提升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水平的桎梏。其次,學科單一,難以為患者全面地解除病痛。天津醫院的天津市創傷急救中心擔負著天津市及外省市工傷、交通事故、運動損傷及其他意外傷害的急救任務,但近年除了骨科,其他的學科逐年萎縮,救治病種相對單一,嚴重制約了急救中心的發展。目前急需補充急救醫學、神經外科、泌尿外科和五官、口腔等方面的人才,擴大急救中心救治的領域和病種范圍。同時,現有醫院硬件條件不利于引進優秀人才。雖然兩院長期的臨床實踐造就了一大批服務骨干,但目前衛生人力資源方面存在智力結構與年齡結構的分布不合理,仍處在新老交替的關鍵時期;醫教研條件的限制不僅使人才引進受到影響,而且也失去很多寶貴的國內、外學術交流的機會。許多醫院的成功經驗表明,硬件條件的改善有利于留住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未來: 骨科、急救醫學、血管外科將成重點學科
根據天津市“十二五”衛生資源調整規劃意見,天津醫院與天和醫院合并后的發展目標為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康復于一體,設施完善、管理現代、服務優秀的輻射北方并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醫學中心。采取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戰略,利用3~5年時間,打造以天津醫院院區為醫療本部、以天和醫院院區為老年醫學、高端醫療等需求作補充,總床位2000張左右的國內優秀大型醫學中心。
在學科建設上,兩院制定了重點學科發展規劃,鞏固骨科、急救醫學、血管外科的重點學科地位,力爭在3~5年內使骨科、重癥醫學、血管外科、急救醫學、小兒骨科、手外科、康復等專業達到國內優秀,以醫療、康復為依托,大力發展老年醫學,使其達到國內優秀。以急救醫學為例,目前天津醫院設有天津市創傷急救中心,是天津市及外省市工傷、交通事故、運動損傷及其他意外傷害的急救中心;天和醫院在急救醫學上則突出急救特色,在急性呼吸衰竭、急性中毒搶救、多臟器功能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專病救治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兩院整合后將共同構建急救體系,合并優勢學科,使之成為天津地區的急救、重癥醫學的“領頭羊”。此外,在康復醫學上,天津醫院收治病種包括脊柱脊髓損傷、骨創傷、小兒骨科和手外傷等四方面。天和醫院腦系科收治了大量的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的患者。兩院合并后,將以原有康復科為基礎,整合針灸科、理療室,成立醫院綜合醫療康復中心,重點發展腦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的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
此外,兩院合并后將實現網絡化運營管理。逐步實施電子病歷管理、PACS系統、LIS系統、條碼技術以及一卡通、遠程會診系統、無線病歷系統、醫院辦公自動化系統。加強醫院網站建設,擴大信息量,保證信息更新及時、準確,使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達到衛生部6級標準。同時,建設雜交手術室、MR手術室、導管室等基礎設施,在設備的總體規模和基礎建設上與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定位相匹配。
新院: 預計年門急診量200萬人次 年手術量5萬臺次
與兩院合并同樣受到市民矚目的還有天津醫院新院的進展情況,目前新院普通病房樓已施工至地上十二層,裙房和急救住院樓主體工程已封頂,正在進行水電安裝和二次結構施工,幕墻和內裝等專業也將陸續進場施工,工程進展順利,預計明年年初竣工。
新院設計規模16萬平方米,是天津市醫療衛生資源調整中單體建筑規模最大的一個項目,規劃床位1600張,預計年門急診量200萬人次,年住院4萬人次、年手術量5萬臺次。天津醫院副院長張玉新介紹,天津醫院建設在多方面采用了新技術和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在天津市首次采用小車物流系統替代傳統的氣動物流系統,其承載的運輸量是傳統物流系統的近10倍,藥品、資料、手術器械等醫療用品均可通過該系統傳輸。在生活垃圾收集模式上將采用收集系統,生活垃圾通過收集管道和處理系統,將被去除水分,之后收集系統定時自動清洗消毒。患者被服收集系統同樣通過管道運輸至**收集點,裝車運出,減少院內感染。
張院長表示,新院建設項目的設計充分考慮了醫療流程和醫療功能的緊密結合,以主手術區和創傷急救中心手術室為核心,ICU、血庫、病理、消毒供應中心、檢驗中心均為同層和鄰層設計。主手術區有24間不同功能的手術室,其規模在天津市單體建筑中最大,可承擔各專業手術的實施。創傷急救中心還將建設7~10間手術室,全部項目完成后,日手術量可達200臺以上。此外,新院實行集中式門診設計,二次候診管理模式與16米寬的醫療主街相結合,可承擔5000人次以上的日門診量。門診、急診、住院部相互獨立的影像檢查區極大方便患者檢查以及對不同需求的患者隱私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