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眼科醫院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設有住院病床200余張,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30 人,其中高級職稱60余人,并擁有一批優秀的... [ 詳細 ]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天津市眼科學與視覺科學重點實驗室
時間:2012-10-29 20:18來源:求醫網
實驗室位于天津市眼科醫院第三層,現有使用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配置了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配有雙向電泳儀、微孔版式全光譜酶標儀、酶標版清洗機、低溫高速離心機、普通PCR儀、酶標版離心機、CO2培養箱、石蠟切片機、倒置熒光顯微鏡、熒光定量PCR、全自動遺傳分析儀等儀器設備,開展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等各種生命科學的實驗研究。現有設備總價值過一千六百萬元,其中十萬元以上設備28臺/件。
實驗室包括一個近千平方米的公共實驗室、若干個功能實驗室和一個眼科實驗動物手術室。公共實驗室包括兩個大型分子生物學公共實驗平臺、細胞培養室、病理室、大型實驗儀器設備室。
近年來,實驗室在三個重點研究方向上開展了多項具有突破性研究:
(1)視覺發育與眼球運動相關疾病的臨床及應用基礎研究方面,開展了弱視神經機制的研究,重點開展視覺發育關鍵期內斜視等異常視覺經驗導致的雙眼視功能異常的發生、發展、轉歸等表現的規律研究;初步建立國內人先天性眼球震顫眼動波形特征數據庫,開發實用診斷分析軟件,建立先天性眼球震顫視頻眼震電圖診斷規范;
(2)視網膜疾病與遺傳眼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細胞生物學技術研究老年黃斑變性的發病機制、脈絡膜新生血管的分子生物機制;利用多種研究手段,揭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的組織病理學改變和發病機制;開展了視網膜色素變性、先天性眼外肌廣泛纖維化、先天性眼球震顫、先天性白內障、青光眼等遺傳疾病的分子遺傳機制研究;利用動物模型采用轉基因技術開展基因治療實驗研究。
(3)白內障與屈光手術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開展白內障屈光性手術有效性的個性化研究,阻斷TGFbeta /smad信號傳導途徑對遏制后發障作用的研究,不同非球面人工晶狀體的個性化選擇,先天性白內障遺傳學及手術治療、視功能重建的研究,臨床方面繼續比較各種晶狀體的特性、術后視覺質量等;異體角膜移植的穿透性移植、角膜干細胞移植和異體羊膜移植,在感染性角膜疾病如真菌性角膜炎以及干眼癥的治療等方面作了許多創新性的工作;視光學與相關基礎研究;波前像差及成像質量研究,基于波前像查技術研究像差測量和傳統驗光的關系,分析了波前像差與傳統的屈光不正的相互關系。
依托重點實驗室的硬件設施,實驗室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衛生部科研課題1項,天津市級科研項目12項;獲得科技成果22項,發明專利6項,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1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