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愛醫院隸屬國內康復研究中心,是首都醫科大學教學醫院,是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經北京市醫保中心審核,被確定為北京市首批醫療保險... [ 詳細 ]
軟銀國內華平:醫療行業泡沫正在形成 關注藥品
時間:2012-10-31 20:24來源:求醫網
ChinaVenture北京時間10月31日消息,國內優秀的金融信息資訊服務機構ChinaVenture投中集團舉辦的“2012 ChinaVenture國內投資年會-北京”在北京JW萬豪酒店隆重舉行。軟銀國內合伙人華平在此次年會上發表演講。
以下為文字實錄:
歐陽翔宇:到華平這兒,我們就不說泡沫了。換個話題,咱們也一樣,都是跨多個領域的基金,肯定有你在醫療方面的專長或者特別有感悟的領域,能不能談談你的感受?
華平:感受之前我還是發表一個謬論,我覺得泡沫正在形成,我想講幾個方面。首先,從我們投資的熱情度來講,你看去年和今年同期比,往醫療投資的資金量,原來我看了一下,在5%—6%左右,今年一下子跳到13%—15%個點了。第二,就是行業很廣,原來主要投一些器械服務,現在開始進入醫藥了。第三,膽子大了,我覺得膽子一大的話,泡沫就開始形成了。其實醫療里面水是很深的,是非常專業的一個領域,現在我覺得很多項目一看到有利潤、有銷售,都往里跳了,這個我覺得是形成泡沫的前兆,所以我認為這個泡沫形成了。
從我們投資角度而言,我們是綜合性的投資基金,原來是投IT為主,現在是IT、醫療、信息技術等等,醫療領域我們涉足挺早的,大概05、06年開始投。剛開始投一些器械和服務,現在膽子大了一點,開始進入制藥領域里面。我想講的比較多的是圍繞器械這方面,因為這個也是我個人的一個背景,原來我在西門子醫藥做過,搞過醫療成像,所以對設備比較鐘情。從過去醫療設備來講,剛剛他們講是10年,我講要倒回去30年,從早期的模仿到后來的本土化,把國外的產品開發成針對國內市場的,現在已經進入了創新的階段,所以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但是也出來很多優秀的公司,比如像邁瑞,到美國上市,像我們投的這些公司也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入國際市場,我覺得現在已經進入一個國際平臺。
當然在這個行業里面有沒有泡沫?我覺得這里面還是有一些,因為什么?早期中低端產品基本上開始往規模走了,現在大家追求的是相對來講利潤比較高的產品,比如說一些耗品等等,實際上也有幾個好的上市公司已經出來了,代表性的,被并購掉了,這里面仍然有大量的資金在里面沖。當然,有些高成長的領域,像家庭、社區醫療,這方面還有很多投資的機會,包括我們因為投IT,IT和醫療的接觸點就是醫療信息,我覺得這里面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也有很多成長的機會,所以這里面我覺得還是有泡沫的成分,當然也有很多新的成長空間和投資機遇。
歐陽翔宇:我再接著問你一個問題,你也談到了醫療器械,談到了邁瑞,但是從整個產業來看,國內的產業現在處于一個什么階段?如果跟IT比較的話,有什么不同點?
華平:我覺得醫療器械這個行業,其實國內已經開始慢慢接近國際水平了。比如像邁瑞的產品,比如說在國際市場上,它的份額已經開始從零走向30%、40%,所以很多已經走向國際水平了。但是,還有些領域,比如說像植入性的東西,到心臟里、到腦袋里,這里面需要一些技術,這些還有一些距離,所以要看,不同細分市場部一樣。
歐陽翔宇:但是從上市公司的數量來說,藥還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值都更高,如果投醫療,軟銀不關注藥嗎?
華平:我們也開始關注藥。
歐陽翔宇:這是泡沫的表現,本來你不夠資格關注藥的,現在也開始關注了。
華平:我們膽子大了,也開始吃藥了。
歐陽翔宇:在聊的時候,我們Panel的參與者,大家并沒有太多的項目在重疊的,我自己認為這個泡沫,華平說正在形成,可能是熱度正在形成,但是從每一個人投的項目,并沒有交叉,或者相互之間的競爭,說明醫療這個領域目前相對IT來說,比較分散,比如說IT有個什么概念,拷貝到國內來,立馬就有幾百個公司,可能在醫藥領域里面競爭沒有這么激烈。
華平:本身這個市場是分散的,所以我覺得還是有投資的機會,當然分散的話,將來一定是走向規模化,有一個兼并整合的過程,在一些中低端的醫療器械里面已經看到這個了,包括一些仿制藥已經開始形成壟斷了。
華平:我想在醫療方面多講幾句,第一是設備,第二是服務,第二是生物醫療方面的一些投資,當然,生物醫療里面特別早的話我們比較謹慎,但是有一定的可預見性,我們也會來投。我們管理的基金有外資、有人民幣,基本上一半一半。
講到投資領域,有一個案例,雖然我是搞設備出身,但是我想講的,沿著剛剛兩位的話題,跟POCT有關的服務故事,一談到服務,大家就覺得那是一個綜合醫院,或者特種醫院,我們角度稍微不太一樣,是三方外包服務,就是做獨立實驗室的外包服務,公司叫迪安,把醫院的驗血驗尿開始外包出來。我們開始碰到這個公司,實際上也是一種機緣巧合,我那會常去杭州,阿里在那邊、淘寶在那邊,所以我們常去。有一個政府的領導說我們這里有一個新興企業不錯,就介紹給我們,我們看了以后眼前一亮,因為他那個團隊非常好,董事長的創始人是做貿易出身的,他實際上是做羅氏的一個經銷商,然后他主要是賣設備,后來他發現這個設備賣得余地不大了,突然發現同樣的客戶群里有一個需求,做三方診斷服務,又有設備,又有服務,所以就開始做嘗試。
后來我們就很快去跟這個團隊接觸,發現這個模式不錯。但是,當時用這么一個話題,就是他做這個服務的話,原來主要是在大城市大醫院,大城市大醫院有一個特點是什么呢?它不是個剛性需求,它往往會把不愿意做的弄出來,所以這就有一個規模效應的問題,所以我們一直跟團隊有溝通。到后來,有一個適宜點出來就是醫改,醫改一出來,就把大醫院的彈性需求變成了在三四線城市的剛性需求,在社區醫療也好、在縣級醫院也好,一個是作為獨立的實驗室需要錢,還需要人。但是這兩個都缺,第一錢不夠,第二主要是人才也沒有。如果這個實驗室不做的話,沒有外包服務,他把整個病人就要送到省級醫院了,就變成了一個剛性需求,我們看到這個事情非常好,后來重新跟團隊溝通,很快就投進去,幫助公司一道把發展的方向、戰略,從省級醫院到三甲醫院到鄉鎮醫院怎么來擴張,大家形成了很好的共識,因為我們在國內各地有很多人民幣基金,通過這個渠道幫助他們在區域進行推動,推了一年多,后來很快就上市了,A股上市表現非常不錯。
這里面我覺得反映我們一個特點是什么呢?在服務領域,我們還是希望投三類公司,第一就是規模效益要好,因為這里面,剛剛提到比如說綜合醫院、連鎖醫院。在國內,造個醫院,一個個去做的話,時間周期長。第二,每個醫院做的話,規模效益很差。第三,這個獨立實驗室實際上規模效益非常好,你只要在省級醫院做,到縣級醫院去鋪,一下子把人才、設備都可以做起來。在醫療投資領域很重要的就是要把周期把握好,這里面我們希望投的是什么呢?不長不短,在醫療領域,你說投太短的,今天進明天出的可能性不大,不像IT一樣成長不那么快,所以時間一定不能太短。當然,時間周期也不能太長,你超過10天以后,怎么樣來回報,所以這對我們來講,這個時間周期可以在可控,不長不短里面能到一定的規模,然后能給它上市,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點。
第三,我們希望投一些公司以后,我們能幫上忙,我們實際上花了很多的力氣跟團隊一塊溝通發展方向、區域擴張,包括他上市以后,產業鏈上下游整合,我們幫團隊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這是挺能反映我們軟銀特點特點的案例。
歐陽翔宇:你說到時間周期的把握,多長你覺得是較好的狀態?
華平:比如像我們投的醫療行業是3年,長一點是8—10年左右。往往來說,不能太早,像剛剛我們有嘉賓講到的,太晚也沒機會,所以在不早不晚的區間里面。
歐陽翔宇:你這個度把握得很好,不過都這么把握了,早期誰來管呢?種子怎么發芽?
華平:所以這里面早期,我覺得有兩個方案,一個就是說投特別早,實際上我們專門有個基金是投特別早的,有點像聯想之星一樣。第二,就是我們看這個項目,不一定上市,你上市有10—15年的周期,但是如果我們投特別早,將來有機會把它賣掉,我們可以在不長不短的時間里退出,所以還是有一些比較早的企業投進去。
提問:我想問一下,剛才談的都是投生產型企業,對醫療器械這種銷售型的企業的投資怎么看?
華平:其實醫療器械里面的銷售型企業,在整個產業鏈里面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作用,我們非常愿意投。因為什么呢?現在有很多的產品其實開發出來是不難的,真正難的壁壘是渠道,而現在渠道是壁壘越來越高,為什么?現在很多小的企業生存不下去,主要是渠道成本太高。所以,如果說有個好的流動性的企業,能把這個產品給它銷售好,特別是服務好,因為醫療設備,很多中小產品如果都是廠家自己去做服務是很困難,如果有一個又能銷售,又能服務好的話,一定有一個投資的前景和機會。
當然,這里面碰到的話題主要是什么呢?因為流通領域里面的一些特點,很多流通企業怎么樣能把這個關系處理好,這里往往會碰到這個話題,所以,我覺得這個就是說公司一定要想辦法規模起來,多提供服務,把渠道特征性的問題處理好。
華平:我們也看了很多有關養老產業鏈的企業,碰到兩個問題。簡單講,就是重資產和輕資產的話題,所以一個好的養老社區一定是重資產。另外,服務相對來講是一個輕資產,現在,如果整個打一個大包進去一家來做,重資產和輕資產混在一起,恐怕沒有一家PE公司能把它真正做好,而這個可能是典型的產業里不同的投資商一道合作來做的,就是重資產的投資人做重資產這塊,輕資產的,就是做服務的投資人做輕資產這一塊,需要整個產業鏈里不同的合作伙伴一道來合作的項目。
提問:現在醫藥電商主要是在網上可以銷售藥品,處方和非處方藥已經開始在網上銷售了,現在談到電商,大家都色變,這很正常,因為都是醫藥的專家,我想問一下,在網上電子商務實現醫藥產品的拓展和銷售,各位覺得有沒有前景?
華平:我稍微樂觀一點,如果從一個客戶的需求角度來講,OTC你看它整個量的話,其實是巨大的。現在在整個行業里碰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是個性能的問題,就是說我在上面定的藥來了以后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吃下去以后會不會吃錯藥,或者說吃到假藥,這是妨礙整個行業發展,就是電子商務里面的一個最大制約因素,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的話,一定是兩者的結合。互聯網的特點就是規模效益好、覆蓋面大,但是同時也需要有一定的品牌,然后有一定的線下網絡,這樣的話,消費者說我第一次到線下去,像老年人他每天吃的藥是一定的,輕按紐就送過來,這樣的話,我覺得可以把它跟電子商務一道推進起來。但是現在國內有兩個問題,第一是信任問題,第二是把線下網絡全部覆蓋好,還沒有一家公司真正做到那么大的規模,所以就限制了它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往下的規模效益起來以后,自動的電子商務就起來了,我覺得這是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是需要熬一點時間的,但是我相信熬的時間不會特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