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愛醫院隸屬國內康復研究中心,是首都醫科大學教學醫院,是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經北京市醫保中心審核,被確定為北京市首批醫療保險... [ 詳細 ]
高端醫療診斷設備發展專項將啟動
時間:2012-10-31 20:31來源:求醫網
智多盈點評:據悉,我國醫療器械領域企業總數約1.4萬家,大約是生物醫藥制藥企業的兩倍,但銷售額大于一億元的企業不足200家。專項計劃對于醫療診斷企業而言將是一大利好,尤其是龍頭企業。個股建議關注:迪安診斷(300244,股吧)(300244)、九安醫療(002432,股吧)(002432)、陽普醫療(300030,股吧)(300030)、信立泰(002294,股吧)(002294)、海南海藥(000566,股吧)(000566)等。
日前,從“第二屆生物仿制藥高峰論壇”獲悉,由衛生部、發改委、工信部和財政部共同研究的“高端醫療診斷設備發展專項計劃”有望2013年啟動。
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在接受采訪時稱:“我國中、高端影像診斷設備市場長期被進口品牌主導,例如具有高分辨率的C T、核磁共振等,遠遠沒有實現國產化。未來,這一專項可能會有幾十個課題,研究時長三至五年甚至更久,涉及財政資金將超過10億元,也有可能高達20億元到30億元。”據悉,我國醫療器械領域企業總數約1.4萬家,大約是生物醫藥制藥企業的兩倍,但銷售額大于一億元的企業不足200家。
業內分析認為,專項計劃對于醫療診斷企業而言將是一大利好,尤其是龍頭企業。相應的,對于有特色研究項目的中小企業,如果能獲得專項發展資金,將其作為一張“名片”,可有助于更便利地進行融資。
在核磁共振領域,國際巨頭占據絕大多數國內市場份額,國內高端醫療設備90%依賴于進口,對民族醫療設備的發展非常不利。成都奧泰醫療的創業人鄒學明于1990年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第一位獲得核磁共振醫學物理學的國內博士。在美國工作期間,他共獲得33項核磁共振技術方面的歐美專利,回國后組建了來自國內外核磁共振領域技術專家組建的國際優秀的創業團隊,致力于核磁共振設備“國內制造”。
高端醫療影像診斷設備1.5T超導MRI設備作為四川省戰略性新興產品支持的重大關鍵產品項目之一。通過戰略性新興產品計劃支持,引進一批海外優秀人才,在大孔徑超導磁體、多通道譜儀、射頻線圈和MRI臨床應用序列和軟件等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申請了10項專利和6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打破了國際巨頭公司在該行業長達30年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通過了國內SFDA、歐盟CE和美國FDA等國際產品認證,并實現規模化生產,年產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整機60套。2011年實現國內銷售收入8578萬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10%,國內同行業第一,在全球位列第四,僅次于GE、西門子和飛利浦。1.5T超導MRI設備已在北京301醫院、華西醫院、湘雅醫院、武漢協和等國內50余家醫院投入臨床穩定使用,并出口到美國、歐洲和中東等海外市場。2012年全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20800萬元。
在成功完成1.5T超導MRI設備研制生產的基礎上,成都奧泰醫療目前已開始啟動3.0T超導MRI和7.0T動物核磁共振成像儀的研發項目。核磁共振設備每年在國內市場上的裝機總量為500-600臺,意味著每年數百億元的市場。該項目的實施對于引進海外人員、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生物醫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