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科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國內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原名日壇醫院,1963年增設腫瘤研究所,此后...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國內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 > 醫院動態 > 我院所組織的食管癌全基因關聯研究再獲重要進展
出停診公告更多>
2015年春節放假門診安排信息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腫瘤醫院2015年春節門診安排如下:
一、 2015年2月17日下午停診半天、2月18日(除夕)至22日(正月初四)停診五天。
二、 2月23日(正月初五)和24日(正月初六)上午增開兩個半天門診。普通門診正常開診;專家門診只開設副主任醫師門診。
三、 因春節調班,2月15日(星期日)上2月23日(星期一)的班,2月28日(星期六)上2月24日(星期二)的班。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我院所組織的食管癌全基因關聯研究再獲重要進展
時間:2012-11-02 13:32來源:求醫網
在國家863、973專項經費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下,我院所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病因及癌變研究室與南京醫科大學、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和美國國立癌癥研究院(NCI)等國內外多家單位合作開展的食管癌全基因關聯研究再獲重要成果。一篇題為“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es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Chinese identify multiple susceptibility loci and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的研究論文于2012年9月9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優秀期刊《Nature Genetics》。
該研究運用高密度SNP芯片,在全基因組范圍檢測了大樣本量的食管癌患者和正常對照者的基因變異,并經過多中心、大樣本量的病例-對照驗證,發現5個染色體區段的7個變異(5q11的rs10052657,21q22的rs2014300,6p21的 rs10484761,10q23的rs2274223和12q24的rs11066015、rs2074356和rs11066280)與食管癌發病相關。雖然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發現若干食管癌的易感位點,但這些位點還不足以解釋食管癌的總遺傳度。因此,在上述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林東昕教授帶領團隊繼續在食管癌GWAS數據中挑選10-7< P?10-4的169個SNP,用Illumina 的Goldengate芯片進行二期驗證。在由8092食管癌病例和8620對照組成的兩期驗證隊列中,又發現9個食管癌易感位點,其中7個位點(4q23, 16q12.1, 17q21, 22q12, 3q27, 17p13 and 18p11)顯示顯著的邊際效用,而另外兩個位點(2q22 and 13q33)則只在飲酒加入分析后才顯示其作用。發現位于染色體4q23的易感位點是代謝酒精的乙醇脫氫酶家族(ADHs)基因所在的區域,這些位點的變異與飲酒有顯著的交互作用。此外,應用全基因組基因-環境交互作用分析方法,還重復驗證出含乙醛脫氫酶基因(ALDH2)的12q24位點與飲酒的交互作用。聯合分析發現,攜帶ADH1B和ALDH2危險等位基因者如果飲酒,發生食管癌的風險比攜帶非危險等位基因的4倍,而如果不飲酒,即使攜帶ADH1B和ALDH2危險等位基因發生食管癌的風險也很小。這些結果十分清楚地顯示酒精代謝通路的基因變異與飲酒在食管癌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這項研究共發現食管癌12個新的遺傳易感位點,分布于多個染色體區域。這些基因變異對增加食管癌的風險有累加作用,其中有的與吸煙和飲酒有顯著的基因——環境交互作用。這些結果揭示了食管癌的發生涉及多基因以及基因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對理解食管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機理、對食管癌預警和早期診斷、預防都有重要的意義。此項研究成果是國內外多家學術單位共同合作的結果,也凝聚著我院所林東昕教授課題組、詹啟敏教授課題組和劉芝華教授課題組的諸多努力;吳晨、翟侃、常江等多名博士研究生參與該研究,為完成該研究做出重要貢獻。 (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病因及癌變研究室 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