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底蘊:
1947年11月,浙江大學竺可楨校長遠見卓識,運籌于胸,宏圖甫展,購置了田家園6號、9號民宅作為醫院用房,面積... [ 詳細 ]
歷史底蘊:
1947年11月,浙江大學竺可楨校長遠見卓識,運籌于胸,宏圖甫展,購置了田家園6號、9號民宅作為醫院用房,面積約2770平米,占地3畝8分,創建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浙大醫院),立意要把醫院創建成“國內優秀醫院”,一所小小醫院,胸懷大目標。開院之初,設施簡陋..." />
歷史底蘊:
1947年11月,浙江大學竺可楨校長遠見卓識,運籌于胸,宏圖甫展,購置了田家園6號、9號民宅作為醫院用房,面積... [ 詳細 ]
2015年07月01日停診信息(上午)
口腔修復科:顧新華
心血管內科:嚴卉
2015年07月01日停診信息(下午)
骨科:凌志恒
消化內科:章宏
時間:2012-11-06 13:46來源:求醫網
桑國衛副委員長、陳竺部長出席開幕式 大會主席李蘭娟作重要學術報告
10月25日至28日,第13屆亞太臨床微生物與感染病會議(APCCMI)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由亞太臨床微生物與感染病學分會主辦,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國內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和國內藥學會抗生素專業委員會七家學會承辦,國內工程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國際化療學會和全球華人臨床微生物暨感染病學會協辦,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專家共4000余人參加此次盛會。
本次大會由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感染病學會主任委員、國內工程院李蘭娟院士任主席。國內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內藥學會理事長桑國衛院士、衛生部部長陳竺院士、國際化療協會(ISC)會長T. Mazzei教授和亞太臨床微生物與感染病學分會(APSCI)會長WH Seto教授 出席會議并做重要講話。
據悉,APCCMI是亞太臨床微生物與感染學會的年度大會,自1986年以來,已先后在香港、新加坡、馬利西亞、澳大利亞、泰國、韓國、日本、菲律賓、臺灣等舉辦過12屆會議。
李蘭娟說,APPCCMI經成為在具有顯著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會議。此次是我國大陸地區首次舉辦該會議,標志著我國在感染性疾病的預防、治療與控制等領域已經成為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也是本次大會協辦單位之一。該院參與了國內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感染微生態與感染的基礎研究”項目,研究成果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在開幕式前,李蘭娟院士主編的《人工肝臟》和《感染微生態學》第二版也正式面世,贈送給了國內杰出的年輕學者。
開幕式上,李院士和亞太臨床微生物與感染病學分會(APSCI)會長WH Seto教授共同給杰出青年科學家頒獎,最后就我國近年來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所取得成績、具有國際優秀水平的感染微生態研究成果進行報告,向亞太地區傳遞了一個微生態與肝病的治療關系密切的理念。
據了解,大會為期四天,圍繞國際感染、化療研究進展,設定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包括主體演講、專題會議、專家論壇、互動交流、衛星會議、論文壁報等,特邀全球150位優秀專家進行專題報告,主題將涵蓋病毒性疾病(病毒性肝炎、AIDS、流感、手足口病等)、新發與再發傳染病、成人與兒童感染、特殊部位感染、耐藥菌感染控制、新型抗菌藥物、細菌學、寄生蟲學、醫院感染等基礎與臨床研究。
相關鏈接: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感染性疾病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各種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如AIDS、SARS、新冠狀病毒感染、H1N1流感、禽流感、腸出血大腸桿菌感染等;已經得到良好控制的傳染病再度增加,發病呈上升態勢,如結核病、各種性傳播疾病等;細菌耐藥性的迅速增加(如產NDM-1細菌),感染治療面臨困境;醫院感染成為威脅患者安全的重要公共衛生挑戰。
控制感染性疾病,需要開展深入和廣泛的科學研究,更需要加強多學科交流與合作,加強信息溝通與共享,提高對感染性疾病的預警與反應能力,使地區與全球感染性疾病防控體系結成相互協作的團隊,為最終戰勝感染性疾病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