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創建于1957年。醫院前身始建于1919年的山西醫學傳習所及川至醫專,1957年9月山西醫學院附屬醫院奉命抽...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 醫院動態 > 我院臨床路徑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我院臨床路徑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時間:2012-11-07 13:24來源:求醫網
2009年陳竺部長在國內醫政工作會議上,以新醫改為背景,要求衛生部分批逐步制定臨床路徑,首先著眼于常見病、多發病和費用高的診療項目,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其目的在于促使在診療服務行為中采取適宜技術和使用基本藥物,避免不合理治療。同期,山西省衛生廳對此做了相關培訓,并要求我院開展臨床路徑工作。我院作為山西省規模最大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對臨床路徑工作予以高度重視,以推進臨床路徑工作為抓手,在提高醫療工作效率,規范臨床診療行為等方面成績顯著,就2011年全年我院20個臨床科室21個專業126個病種納入臨床路徑管理,總入徑例數5118例,平均入徑率86.48%,平均完成率88.35%,平均變異率20.16%。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3.37天,較2010年縮短1.21天。為此山西衛視和省衛生廳聯合錄制“醫改走基層”,就我院臨床路徑工作做了**采訪。為充分發揮臨床路徑三大提高功能(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提高質量),我院是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推進臨床路徑工作:
第一,我院領導高度重視,積極建立健全相關組織。成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及辦公室,管理委員會由醫院院長和分管醫療工作的副院長分別擔任正、副主任,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臨床專家任成員,辦公室設醫務處,負責具體組織協調指導工作。成立臨床路徑指導評價小組,指導評價小組由分管醫療工作的副院長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任成員。成立臨床路徑實施小組,由實施臨床路徑的臨床科室主任任組長,該臨床科室醫療、護理人員和相關科室人員任成員。 實施小組設立個案管理員。
第二,制定院臨床路徑管理制度和實施流程。為規范臨床路徑工作流程,加強培訓管理,強化持續改進,醫務處踐行“PDCA”管理循環:1、堅持月報制度;2、按季度召開科室個案管理員工作會議(包括季度工作總結、經驗交流推廣,針對變異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意見等)。
第三,制定院臨床路徑獎懲辦法。為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 2012年2月17日,為表彰臨床路徑先進個人樹立典型,我院特授予黃河等21位同志先進個人稱號并予以經濟獎勵。
第四,加強臨床、醫技和醫輔科室間溝通,提高工作效率。2011年8月24日,針對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醫務處組織召開了院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協調會暨提高醫院工作效率的專項會議,肖傳實院長參會,就如何提高我院整體醫技科室服務能力作了重要指示。
第五,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管理效能。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在循證醫學理念指導下,我們選擇程序化控制的方法對臨床路徑流程加以監控、管理。開發一套以住院日程為主線的醫囑流程預設及監控系統,通過對醫囑流程的預設及實時監控來達到保障診療行為規范的目的。此類方法主要優勢在于,充分考慮醫院管理的實際情況,很好的嵌合傳統醫療流程,在不增加臨床診療工作量的前提下,開展臨床路徑,從而實現臨床路徑的規模化管理。
肖傳實院長曾指出:醫院要發展,必須抓好管理。2012年,我院將繼續完善臨床路徑管理制度、工作模式、運行機制,建立健全質量評估和持續改進體系,重新修訂《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臨床路徑》文本,為細化管理提供平臺,促進溝通,加強環節管理(重點做好變異分析,促進持續改進),減少患者無效等待時間,開展“臨床路徑示范科室”創建和評比活動,實現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全覆蓋,實現與電子病歷和電子醫囑相嵌合的臨床路徑軟件的使用,為科室績效考核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