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男科 | 婦科 | 腫瘤 | 神經 | 肛腸 | 皮膚病 | 肝病 | 骨科 | 心血管 | 耳鼻喉 | 整形 | 腎病 | 眼科 | 性病 | 風濕科

登錄|注冊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上海中醫文獻館中醫門診部 > 醫院動態 > 張鏡人:懸壺70載 德醫雙馨世人鑒

上海中醫文獻館中醫門診部

上海中醫文獻館中醫門診部成立于60年代中期,成立的目的旨在繼承發揚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并使之服務于人民大眾。1988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館在... [ 詳細 ]
  • 【類型】一級醫院 / 綜合醫院
  • 【電話】021-64371505
  • 【網址】shszywxg.hos.999120.net
  • 【地址】上海市盧灣區瑞金二路156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張鏡人:懸壺70載 德醫雙馨世人鑒

時間:2012-11-07 14:37來源:求醫網

  ---"國醫大師"張鏡人記略

  2009年6月14日9時28分,一代名醫張鏡人安詳離世,那張診醫桌前從此少了張老先生的身影。

  張鏡人,名存鑒,上海張氏內科傳人。張氏家族自明末棄儒從醫,聚族蕃衍,綿延三百六十余年。家族之中名醫輩出,傳及張鏡人已達第十二代。

  張鏡人教授正在把脈。[九十年代初期留影]

  (圖片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提供)

  入私塾,承家學,啟醫學之路

  張鏡人教授出身醫學世家,從小即由家人延請名師精心教導。四歲,入家族私塾習誦《三字經》、《千字文》等書籍并開始練習書法。九歲,開始學習古籍文學,三年內修畢《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著作。十二歲,開始接觸醫學,上午學習《尚書》、《禮記》、《春秋》等著作,下午則誦讀《醫學三字經》、《藥性賦》、《湯頭歌訣》、《本草便讀》、《成方便讀》、《瀕湖脈學》、《醫宗金鑒》等醫籍。

  習完《詩經》、《易經》、《古文觀止》等書籍后,還研學了唐宋八大家文集及詩詞歌賦。對古漢語、古文學的廣泛涉獵,使張鏡人具備了良好的古文學素養,并為其學習和領會中醫古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瘟疫論》、《溫病條辨》、《本草求真》等的系統學習,再加上博覽《東垣十書》、《丹溪心法》、《溫熱經緯》、《景岳全書》等眾多醫學著作,打下了扎實的中醫基本功。這種"文、史、哲與醫學的統一"、"博與專的統一"的治學方法,為其成為一代名醫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張家重視臨證,主張在"臨證中積累實踐經驗,在實踐中深化理論認識"。張鏡人少年時起即隨長輩抄方,1941年起隨父侍診,有時代父應診,晚上由父親督課。在父親的指導下,又先后學習了《四診抉微》、《臨證指南醫案》等醫籍,反復習誦《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名著。這種邊臨床,邊讀書,理論和實踐相互印證的學習方法,使張鏡人進步很快,1945年開始獨立應診。

  憑借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扎實的臨床積累,張鏡人臨證頗多效驗。其醫德更為人稱道,不論貧富一視同仁,對貧困的患家不僅免收診治費用,還屢屢施藥救濟。隨著聲名日起,就診病人絡繹不絕,張鏡人很快在滬上中醫界嶄露頭角。

  舍診所,投中醫之業

  解放后,張鏡人積極投身到新上海的公共醫療事業之中。1950年當選嵩山區(現盧灣區)醫務工作者協會主任委員,同年10月擔任區種痘大隊長。1952年張鏡人提出"干部保健工作,中醫義不容辭",其提議得到采納,促成了衛生局直屬公費醫療中醫門診部的成立,這是建國后上海第一所國家創辦的中醫醫療機構。1952年上海市中醫學會成立,選舉產生了首屆執行委員會,張鏡人任副理事長。同年,市衛生工作者協會成立,張鏡人當選為常務委員。

  正是由于對中醫醫療衛生事業的執著和貢獻,1954年7月27日接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陳毅署名的委任狀,擔任市衛生局醫療預防處中醫科副科長。張鏡人毅然關閉了自己繁忙的私人診所,放棄了自己的高薪收入,義無返顧地投身到我們政府領導的中醫藥事業中,成為滬上中醫界加入公共醫療機構的第一人,并由此走上行政管理與醫療服務雙肩挑的生涯。其后又曾擔任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處副處長,上海市衛生局副局長等職務多年,將自己的生命與黨的中醫藥事業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1956年上海市衛生局規劃籌建上海中醫學院,舉辦2-3年學制的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由張鏡人等全程籌備并負責。第一批中醫帶徒工作結束,張鏡人等修訂了《上海市中醫師帶徒暫行管理辦法》,在固定師徒關系、臨癥口授的同時,改變過去"分散帶"的方式,提倡"個別帶,集體教",要求由帶教老師組成教研組,規定教學計劃和課程,按各人所長,分工上課,既發揚了中醫帶徒的優良傳統,又保證了教學質量,開創了中醫師承教育改革的先河。由于在中醫教育改革工作中的出色成績,年僅35歲的張鏡人于1958年被推選為上海市中醫學會第二屆委員會副理事長。1975年張鏡人又當選中華國內中醫學會第二屆委員會常委暨副會長。

  張鏡人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新上海的中醫藥事業中,與醫壇碩彥陸淵雷、程門雪、章巨膺、丁濟民、張贊臣等參與籌建了上海市中醫學會、上海市衛生工作者協會、上海市第十一人民醫院、上海中醫學院以及全市綜合性醫院的中醫科室,開創了上海中醫事業的新局面。張鏡人長期擔任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顧問,為團結上海市名老中醫工作及開展中醫文獻研究,提供了不少建設性的建議。以后又被上海市政府委任為市衛生局顧問,繼續在為上海的中醫藥事業獻計獻策……

  勤臨床,重科研,碩果滿枝

  張鏡人懸壺70春秋,對急性感染性疾病、慢性胃炎、病毒性心肌炎后遺癥、冠心病、慢性腎功能不全、風濕病等均有深入研究。特別是在熱病和脾胃病方面有深厚的造詣。治熱病,繼承并發揚家學,熔傷寒與溫病于一爐,主張祛邪為先,提倡"表"與"透";療雜病每從脾胃入手,崇東垣、景岳之說,臨床強調"宏觀以辨證,微觀以借鑒", 20世紀70年代首創"調氣活血法"為主治療萎縮性胃炎,對胃粘膜腺體萎縮療效顯著,打破了"胃粘膜腺體萎縮不可逆轉"的觀點,為中醫藥治療萎縮性胃炎及防治胃癌開創了新思路。張鏡人醫術精湛,救人無數,加之醫德高尚,聲名遠播,就診者絡繹不絕。很多國際友人亦慕名前來。凡經張鏡人診療過的患者無不為其神奇的醫術和對病人極端負責的態度所折服。由于張鏡人在中醫界中的影響,先后多次受國家衛生部國際交流中心委托,應日中中醫學研究會及日中友好協會的邀請,赴日進行中日中醫學術交流會。受此影響,中日中醫界的學者、民間團體之間也開展了互訪。此外,在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國都留下了張鏡人的講學足跡,所到之處,人們無不為中醫藥的神奇魅力所傾倒。

  張鏡人重視科研,認為"科研是臨床的翅膀,科研可以促進臨床水平的提升,一個好的臨床醫生不能排斥科研",這種觀點對于一個出身中醫世家的中醫人來講難能可貴。他創建了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先后承擔多項科研項目,凡課題立題與設計、方藥擬訂與解析,課題實施與觀察、資料收集和總結等,均事必躬親,帶領大家一絲不茍的去完成。辛勤的耕耘換來了累累碩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甲級獎等10余項獎勵。張鏡人筆耕不輟,每有所感悟及心得,便及時記錄,盡量整理成文,先后發表論文100余篇,主編、參編專著近20余部。主編的代表性書籍有:《辭海》中醫分科、《中醫治療疑難雜病秘要》、《中醫古籍選讀》、《中華名醫治病囊秘·張鏡人卷》、《中醫臨床家·張鏡人》等。

  倡"五勤",廣育人,德醫雙馨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張鏡人診病之余,手不釋卷,學習之勤,老而彌篤,理論所得,必證之于實踐。總結自己的治學經驗,歸納為:"五勤"。一曰勤學。學無止境,不學則知識無以積累,亦無以更新。提倡向書學、向人學。遇到疑難病證,虛心向前輩及同道請教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充實自己,"學,然后知不足";二曰勤讀。勤學是治學的根本要求,勤讀則是手段之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張氏認為對重點的書籍,需要精讀,有的篇章必須反復讀,背誦如流,才能有所感悟,才能受到啟迪并有所創新;三曰勤問。解疑除惑較好的辦法是發問,要善學又善問。50年代張鏡人為程門雪張鏡人整理校訂《傷寒論歌訣》,即利用這一機緣,執弟子禮,就《傷寒論》的有關問題虛心討教,程老娓娓不倦"疑義相與析",裨益殊匪淺鮮。四曰勤寫。勤寫,就是把學到的知識技術,讀到的文獻資料,問到的見解經驗,及時做好筆記、文摘,或寫成總結、論文,扎下堅實的學術根基,鍛煉酣暢的寫作能力;五曰勤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學和用的關系,學以致用,是張鏡人的一貫主張。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張鏡人在不斷提高、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中,非常關注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對中青年醫生培養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逾80歲高齡還擔任上海市優秀青年醫學人才的指導導師,誨人不倦。張鏡人常教導學生"讀書當厚古而不薄今,融匯諸說,務明真諦。治病應師法而不拘方,變化在我,唯求實效"。從八十年代開始,張鏡人在科室定期開展"讀書會"活動,溫習典籍,暢談讀書心得,釋疑解難,既活躍了學習氣氛,又在無形中提高了中青年醫師的學術水平。張鏡人長期主抓上海中醫工作,負責全市的中醫帶徒工作,同時又兼任上海中醫學院、上海醫科大學、上海醫專等教職,參與培養了成批的中醫人才。即使在浩劫的十年,在下放時還自編教材,帶教農民和工人醫生。張鏡人作為國內和上海市繼承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工作指導老師親自帶教多名學生。在海外張鏡人亦有不少門人,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都會向張鏡人請教,而張鏡人都每問必答,每求必應……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張鏡人一生授業解惑,育人無數。許多學生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服務專家,活躍在國內乃至世界各地,為傳播中醫文化,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辛勤工作著……每當提及這些門人,張鏡人都如數家珍:

  ……

  正是由于張鏡人的突出業績,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4年經國家人事部批準為終身教授,同年獲首屆上海市醫學榮譽獎,1995年榮獲首屆"上海市名中醫"稱號,1996年獲中央保健委員會頒發的獎狀。2004年經上海市衛生局批準,成立"張鏡人首席名老中醫工作室",對張鏡人教授的學術經驗進行全面整理。

  張鏡人參與了解放后上海中醫藥發展的每個重要歷史進程,更對上海市中醫、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張鏡人長期兼任各級行政職務,主抓中醫工作,為建國后上海市中醫政策的制定、各級中醫機構的建立和建設、中醫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解放后上海市中醫事業的發展"立下了開創奠基之功"。香港《文匯報》早于1992年即專題對張鏡人教授進行了介紹,并冠以"滬上中醫第一人,堪稱上海現代中醫業奠基人",可謂對一代中醫名師真實、客觀的評價。今年5月,張鏡人教授獲首屆"國醫大師"殊榮,這是中攻界的最高榮譽,也是對他一生功績的認可。

  張鏡人教授[八十年代中期留影]

  (圖片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提供)

  張鏡人簡介

  國內共產黨黨員、國內優秀老中醫張鏡人教授于2009年6月14日9時2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享年87歲。

  張鏡人教授從醫70年載,醫德高尚、醫術精湛、仁心敬業,受到了社會的推崇。他生前著書立作,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及培養中醫藥人材傾注了畢生精力。今年5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張鏡人"國醫大師"榮譽稱號。

  張鏡人教授生前曾擔任國內政協第七、八屆委員、上海市政協第五、六屆常委、民盟第五、第六、第七屆中央委員、民盟上海市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屆常委、副主任委員、第十一屆名譽副主任委員、原中華國內中醫藥學會第二屆委員會副會長、中華國內中醫藥學會上海分會理事長、上海市衛生局副局長、顧問、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研究室主任等職。


如果您有關于“張鏡人:懸壺70載 德醫雙馨世人鑒 ”的問題,點擊這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αv片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六月婷婷在线视频| 草草影院私人免费入口|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高潮| 222www在线观看免费| 天堂√在线中文资源网| 一本加勒比hezyo东京re高清|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国产三级| 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俺来也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怡春院首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欧美老肥妇BBWBBWBBWPICS| 你懂的视频在线|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国美女福利视频午夜精品| 《溢出》by沈糯在线阅读| 成年人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 欧美综合成人网|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窝窝社区在线观看www|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色婷婷免费视频| 国产乱人伦AV麻豆网| 2021麻豆剧果冻传媒入口永久|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美女毛茸茸|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疯狂做受xxxx高潮不断| 全彩acg无翼乌|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国产xx在线观看| 日本a免费观看| 国产极品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