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岡市第二人民醫院
- 【類型】二級甲等 / 綜合醫院
- 【電話】0713-7504304
- 【網址】
- 【地址】黃岡市蘄州鎮西門街38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國人深陷睡眠危機 妙招打破睡眠障礙
時間:2013-03-07 14:16來源:求醫網
WTO指出:我國陷入睡眠危機
世界衛生組織對14個國家15個地區超過2萬人的調查顯示,27%的人有包括失眠在內的多種睡眠障礙。與此相似的是,國內睡眠研究會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國內成年人僅失眠的發生率就為38.2%。
多數大學生陷“睡眠危機”
“晚上難以入睡,白天昏昏沉沉,頭疼得要命。”某應屆畢業生,描述著自己失眠的日子,顯得十分憔悴。他說,自己已經連續失眠幾周了。剛開始時是經常在夜里早醒,后來嚴重到整宿睡不著,整個人也越發變得焦躁起來。“要做畢業設計、寫論文、找工作、出去應酬,整個人一點都不在狀態,生活很受影響。嚴重時,他經常要通過吃安眠藥才能暫時緩解。”
多數學生表示熬夜是他們生活中的家常便飯。通宵看韓劇、網吧游戲熬夜、同學“夜貓”K歌、為應付考試連軸突擊等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已使大學生群體陷入“睡眠危機”中。
80%職業人士失眠率極高
除了大學生,職場人群的失眠率也極高,幾乎每個職場人士都經歷過或正面臨著失眠的困擾。
“由于工作需求,經常要出差、加班,睡覺時間被縮短,很多時候睡醒了還是覺得困。”某軟件公司的員工,當提到睡眠質量時,他感受頗深。他說,對很多職場人士來說,常年加班成了常事兒,在這樣的高壓力工作狀態下,他身邊的很多同事都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癥。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睡眠問題患者中,80%為職業人士。超長工作時間超過自身的負荷能力,“睡眠危機”自然會主動找上門來。據國內睡眠研究會調查發現,公司白領及特殊職業人群,如記者、醫生等成為出現睡眠障礙高發人群。
睡眠障礙成典型社會病
睡不好60%以上是心理和情緒問題造成的,其次是肥胖。此外,生活習慣和一些疾病、藥物,也會影響睡眠。其中,心理情緒問題很大一部分源于工作中的精神壓力。競爭激烈、生活不規律的腦力勞動者更易失眠。有專家指出,文化程度、社會地位越高的人發生失眠的危險性越大。可見,睡眠障礙是典型的“社會病”。
除了睡不著,睡不醒、睡眠節律紊亂和打鼾、夢游、磨牙等異常行為都屬于睡眠障礙。國內人打鼾的比例是15%左右。而在打鼾者中,差不多每5個就有1個會出現睡眠呼吸暫停。這些人表面上睡得挺香,實際情況卻是全身性缺氧,會增加心臟病、腦中風等病的風險。睡不好不僅困擾國內人,在全球范圍也愈演愈烈之勢。
揭秘你不知道的睡眠二三事
年齡越大睡眠需要越小
正常的睡眠需要很多條件,如穩定的情緒;安靜的環境;適宜的光線和溫度;適當的臥具;健康的身體;必要的體育鍛煉等。正常人每隔24小時,就會有一次覺醒與睡眠的節律性交替。
人的睡眠可分為正相睡眠和異相睡眠,健康人睡眠開始于非快動眼睡眠期,維持大概一到兩個小時。后轉入快動眼睡眠期,這個時候其他人會看到這個人眼球在眼瞼底下迅速活動,這個時候也往往是做夢的時候,一般維持20至30分鐘后又轉入非快動眼睡眠期,如此一晝夜要重復約4至6次。
而睡眠量常依年齡不同而異,年齡越大,睡眠需要越小。新生兒需睡18至20小時,兒童12至14小時,成人7至9小時,老年人一般只需5至7小時。當然,這個時間并不是一定的,只是大致的數字,睡眠也因人而異,比如有的人就是睡眠需要相對較少,但不是失眠。
長期失眠易引發心臟病
有報告表明,44%的國內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存在,而只有23%的人知道自己的睡眠狀況,僅1/5有睡眠問題的人會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盡管失眠現狀非常嚴重,但九成患者就診中仍不會主動向醫生詢問、討論失眠問題。
其實失眠對健康存在不少隱患,我們每個人都應學會自我鑒定是否失眠。長時間的失眠將導致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心臟病發病風險的增加。此外,慢性失眠可能與慢性生理和心理性疾病相關,包括關節炎、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癥,并且這些患者慢性失眠的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得多。
所謂失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表現:睡眠時間的減少,如入睡困難或早醒;睡眠質量下降;睡眠深度不夠,如整晚感覺做夢,很辛苦。總體表現在第二天感覺沒有睡夠,精神不佳,情緒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