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醫院坐落在湖南省西部邊陲新興城市吉首市人民... [ 詳細 ]
醫院介紹
- 醫院等級:二級甲等 總床位數:800個 醫院類型:中西醫結合醫院
- 日門診量:523位 主任醫師:23位 副主任醫師:52位
- 醫院面積:3余萬平米 建院時間:1954
湘西民族中醫院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醫院坐落在湖南省西部邊陲新興城市吉首市人民北路123號,是一所集中醫、民族醫、西醫于一體的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和國家愛嬰醫院,是州市(縣)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是吉首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2007年,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十一五”國家地市級重點中醫醫院建設單位。2011年,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十二五”國家重點民族醫醫院建設單位。
醫院占地面積24畝,服務用房面積2.59萬平方米,定編床位800張,實際開放床位400張。設有臨床醫技科室26個,掛靠有湖南省中西結合學會民族醫藥專業委員會、湖南省中醫藥學會民族醫藥專業委員會兩個省級學術團體,是國內民族醫藥學會土家族醫藥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學術秘書所在單位。
醫院現有職工452人,其中正、副高級職稱人員40人,主治(主管)級衛技人員140人,擁有德國西門子SOMATOM Emotion 16螺旋CT機、數字化X光機、意大利百勝彩超、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奧林巴斯電子胃腸鏡,德國狼牌腹腔鏡、宮腔鏡、輸尿管腎鏡、前列腺汽化電切鏡、體外碎石機、C字臂X光機、高壓氧艙、數碼電子陰道鏡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250多臺(件)。
醫院堅持走中醫、民族醫特色發展之路,專科特色突出,土家醫藥治療慢性結腸炎專病是 200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民族醫藥重點專病建設項目,并于2006年4月通過了評估驗收;“苗醫土家醫脾胃病專科”和“土家醫肝病專科”是國家“十一五”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并于2011年通過了評估驗收;急診科是湖南省首批重點中醫急診科達標建設單位;針灸理療科是湖南省重點專科,推拿科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醫院在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腦血管病、腎病、糖尿病、風濕病、類風濕病、痛風、胃病、肛腸病、脊椎病及小兒腦癱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應用民族藥及其制劑“龜龍丸”治療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水桃十味湯”加減治療重癥肝炎,采用針灸、推拿、理療綜合治療方法治療面癱、坐骨神經痛、頸肩腰腿痛疾病,效果顯著。心血管內科運用“石氏中風單元療法”、“頸動脈灌注療法”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治療中風偏癱及其后遺癥取得了明顯療效。中醫婦科運用中醫民族醫結合治療不育不孕,效果顯著。外科運用腹腔鏡、宮腔鏡、輸尿管腎鏡、前列腺汽化電切鏡開展微創手術在州內優秀。
醫院十分重視科教興院,特別注重對民族醫藥的“發掘、整理、繼承、提高”。建院來,先后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省州科研項目30余項,獲各級科技獎勵20 項次,其中衛生省部科技獎勵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獎勵1項,湖南省科技獎勵3項,省中醫藥科技獎勵和湘西自治州科技獎勵20余項次;研究生產民族藥制劑5種,其中“木瓜舒肝沖劑”獲國家藥品批準文號;整理出版民族醫藥專著7部,合作出版著作6部,其中《土家族醫藥學》、《土家族醫學史》、《國內民族藥炮制集成》、《土家醫方劑學》填補了國內同類研究空白。
醫院堅持“外樹形象、內練硬功、突出特色、全面發展”的辦院思想,突出中醫和民族醫特色的辦院方向,全面貫徹“中醫立院、特色興院、質量建院、人才強院、依法治院”的辦院方針,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把“一切為了病人、為了一切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落實到醫院管理的全過程,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有力地推動了醫院三個文明建設,先后多次被省、州有關部門評為“省文明衛生單位”、“省行風建設先進集體”、“省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先進單位”、“州雙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州級園林式綠化單位”、“省中醫藥管理局優質護理示范合格單位”。
乘車路線
咨詢電話:0743-2121711
郵箱地址:qiuyiwenda@163.com
郵政編碼:416000
醫院地址:吉首市人民北路123號
乘車路線:吉首市人民北路1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