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化醫院(湖南省株洲化學工業集團公司醫院)是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集醫療、教學、社區衛生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醫院,是株洲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單位。...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株洲化工集團公司醫院 > 醫院動態 > 株洲市衛生系統選送百名醫務人員赴德/美/港學習
株洲市衛生系統選送百名醫務人員赴德/美/港學習
時間:2012-11-09 16:39來源:求醫網
近日,記者從市衛生局獲悉,到2015年,全市衛生系統將引進、選拔、培養10名學術水平國內優秀,在學科領域有較高學術地位和優秀度的領軍人才;30 名學術水平市內優秀,在學科領域有一定學術技術造詣的學科帶頭人;500名學術水平先進,在學科領域起骨干作用、具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科骨干(其中縣級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學科骨干300名)。
選送百余人赴德、美及香港學習
中醫傷科醫院副院長、副主任醫師吳慧敏在去年6月和今年5月,兩次赴德國學習。第一次,是通過衛生系統選拔,送去德國進行為期3個月的一對一交流學習。因為他的出色表現得到德方教授認可,2012年,他的指導老師自費來到株洲做學術交流。老師回國后,德方在今年5月邀請吳慧敏與國內其他16名醫生免費去德國學習三個星期。“這兩次赴德,我學到了很多國際上先進的膝關外科手術和治療方法。德方教授與我們毫無保留地交流,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吳慧敏說。
像吳慧敏這樣被送到境外培訓的醫務人員,我市有100多名。市衛生局副調研員肖青玲告訴記者,送醫務人員出去,市委組織部和市衛生局也做了很多考慮, “德國醫療水平高,我們送去學習的人都是臨床的醫療骨干,他們會親身參與德國臨床醫療、手術;去美國學習的是醫院的高層管理人員,主要學習美國醫院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我市公立醫院行政管理和醫療運營水平;到香港學習的則是臨床一線的科主任和護士長,主要學習香港醫院的服務理念和臨床管理,強化我市臨床醫務人員以人為本、服務患者的理念。”
德國項目自2007年啟動,已有28名臨床醫療骨干赴德學習,每期學習3個月;美國項目2010年啟動,一共有6名醫院高層管理人員赴美國學習,每期學習時間15天;香港項目2009年開始,培訓人數最多,已達86人,每期學習25天左右。
“赴德培訓是時間最長、要求最高的境外學習機會。”肖青玲介紹說,“臨床醫療骨干被醫院推送到衛生局后,經初審,符合條件的參加德方的英語筆試和面試。合格者,經市衛生局黨組審批再報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審核。面試考官是德方醫院派來的教授,他們和醫生面對面交流,確保這名醫生在語言交流上沒有障礙,在專業水平上有一定基礎,德方才同意這名醫生過去。”
德國項目,德方還建立了回訪制度。只要德國教授認可了這名學生,覺得他學得好,教授會回訪學員單位,與他的學員及科室進行交流,在醫院進行指導性服務查房、親自做手術、免費開展學術講座。到目前為止,我市選送赴德培訓的市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吳健、中醫骨傷科醫院副主任醫師吳慧敏、凱德微創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張偉等醫療骨干都得到了德方教授回訪醫院的認可。而株洲醫院都聘請回訪教授作為醫院專科發展的顧問。
我市已有2個國家級重點專科、4個省級重點專科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市的醫療衛生遭遇過一次盲目擴大,資源浪費的過程。1998年,我市啟動了醫學重點學科、特色專科建設,部分地市級醫院開始走小綜合、大專科的道路。同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醫學專科建設方案并付諸實施。通過三個周期建設、經過自主申報、單位推薦、市衛生局審核、市級專家評審、省級專家認定,到目前為止,我市共有國家級重點專科2個、省級重點專科4個、市級重點學科3個、市級特色專科22個。
“評定這些醫學特色專科、重點學科,我們有一整套詳細的考核評估體系,從人才、經費、專業技術、科技優勢、教學培訓等方面逐一考核。”市衛生局科教科科長謝瓊介紹說,“項目總分1000分,哪一項達到什么水平,評定組就打多少分。要得到醫學特色專科或者市重點專科稱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這些被授予了醫學特色或重點學科的專科并非“一勞永逸”,每三年,衛生局會組織省市專家對各專科進行復查,不合格就會被“摘帽子”。如此一來,每一個戴上醫學重點學科、特色專科的科室,都不敢隨便放松。
在我市,除了市里評定的特色與市重點專科外,還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專科。市一醫院的消化內科和血液科已經是國家級的重點專科;市一醫院的消化內科、血液科、肝膽胰外科和市三醫院的精神病專科則是省級重點專科。國家和省里撥付了數百萬的科研經費給這些重點專科,讓他們提升技術,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