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婦幼保健院、林巧稚婦兒醫院坐落于鷺江之畔,與“海上花園”鼓浪嶼隔海相望,是閩西南婦幼保健醫療中心和廈門市婦兒保健醫療服務基地... [ 詳細 ]
37歲產婦在市婦幼保健院生下三胞胎
時間:2013-03-08 15:47來源:求醫網
37歲高齡的產婦早產生下一男兩女三胞胎,其中最小的才3斤出頭。三個小寶貝一出生就被送進重癥監護室,經及時救治,目前情況已經平穩。
2月18日下午5時許,鐘先生的妻子在市婦幼保健院剖腹產下三胞胎。由于胎齡不足36周,屬于早產兒,三個小家伙立即被送入新生兒科重癥監護室救治。老大是個男嬰,出生體重2115克,老二和老三都是女嬰,出生體重分別是1650克和1810克。
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林新祝昨日告訴記者,三個小寶貝出生后均出現氣促、呻吟等表現,“我們立即采用國際先進的INSUNE技術,也就是對剛出生的新生兒立即實施氣管插管,并往氣管內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用呼吸機持續正壓通氣治療。三胞胎很快渡過了最危險的呼吸關,出生后40個小時就順利撤離了呼吸機,現在三個寶寶已經能夠安全地自主呼吸了?!?/p>
林主任介紹,現在三個寶寶都躺在重癥監護室的保溫箱中,每次能夠進乳5毫升,一天進乳8次。醫生將根據寶寶的身體耐受情況,逐漸增加奶量,并配合靜脈營養治療,以促進寶寶生長發育。老大預計半個月就能出重癥監護室,老二和老三則需要住院三四周,這將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鐘先生此前已有一個女兒。昨天,他接受采訪時說,去年7月妻子在老家的縣醫院檢查,醫生說是雙胞胎,8月到東莞的醫院做產檢,醫生說不是雙胞胎而是三胞胎。
鐘先生的家人稱,女方和男方的家族中都出現過雙胞胎,此次屬于自然受孕。
>>>鏈接
多胞胎不利于母嬰健康
醫生提醒,濫用促排卵藥物可導致嚴重并發癥
相信許多讀者對去年的五胞胎事件仍記憶猶新,最后五個胎兒都沒保住,著實令人唏噓。記者昨日獲悉,衛生部近期出臺規定,嚴禁利用輔助生殖技術“制造”多胞胎,并暫緩相關技術準入資格的審批。在普通百姓眼中,懷上多胞胎是件大喜事,但在醫生看來,這一定是“危險動作”,對母親和胎兒的健康都不利。
據了解,近年來,有人為了追求多胞胎,濫用“多仔丸”,也就是促排卵藥物?!坝g女性一般每個月排一個成熟的卵泡,使用促排卵藥物后,可以一次排出多個成熟卵泡,受精后就可能出現多胞胎。”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副主任李萍說,“懷多胞胎的孕婦更容易出現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大出血等,早產、流產的概率大大增加;子宮的容積就這么大,多個胎兒競爭空間,發育受到影響,出現畸形、罹患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p>
李萍介紹,自然受孕時,雙胞胎的發生概率是1/89,三胞胎為1/7921,“就拿三胞胎來說,就算不流產,也幾乎都會早產?!?/p>
據悉,市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從2011年11月開展試管嬰兒至今,已開展了近400個周期的試管嬰兒治療,其中超過1/3的患者是35歲以上的高齡孕產婦,平均成功率達50%,今年1月份的成功率接近60%。“我們對多胞胎實行嚴格控制,初次做試管、年齡小于35歲的,移植胚胎不能超過2個;以前做試管失敗、超過35歲的,不超過3個,3個胚胎都存活的一定要及時減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