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腹地,漣水河畔,繁華熱鬧的交通路中段,矗立著一座古老而又煥發出勃勃生機的醫院一—漣源市人民醫院。經過50多年的發展壯大,現已成為一家臨... [ 詳細 ]
人工關節置換術在股骨頭壞死的應用
時間:2012-11-11 14:22來源:求醫網
人工關節的種類及材料:
股骨頭壞死如能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使70%以上的患者避免或延緩人工關節置換術。但由于在我國,延誤診斷,不規范治療較普遍,使許多股骨頭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III、IV期)其他方法已很難奏效,不得不行人工關節置換。隨人工關節材料的改進,假體設計改進及醫師技術的熟練,人工關節置換術的療效在迅速提高,過多的顧慮也是不必要的。人工髖關節的種類包括:①股骨頭表面置換;②人工股骨頭置換;③全髖人工關節置換。常用的人工關節植入材料有:①金屬合金;②高分子材料;③陶瓷材料。根據人工全髖關節假體不同的固定方法,分為:①非骨水泥生物固定;②骨水泥固定。
(2)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是多長?
對于即將施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最為關心的是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雖然近十年來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在國內得到廣泛開展,且骨科醫師技術日趨成熟,但缺乏更常時間的隨訪結果。據國外多中心、大樣本、長時間的研究結果,20年人工關節存活率達80%,30年存活率為64%,即人工關節置換后20年約80%患者的人工關節仍可以用下去,30年后為64%的患者,而他們所使用的假體為上世紀70或80年代設計的。進入二十一世紀,現在人工全髖關節假體的材料選擇及設計更為合理,手術技術廣泛提高,預計假體的使用壽命將更長,療效更樂觀。
(3)微創手術在人工關節置換中的應用:
隨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小切口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成為可能。中日友好醫院骨壞死與關節保留重建中心開展此手術多年,使其切口長度在10cm
(4)導航技術在人工關節置換中的應用:
影像引導手術導航系統是近10年來發展的新技術,已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中日友好醫院骨壞死與關節保留重建中心已積累人工關節手術經驗超過700例,自2003年3月再國內最先開展導航引導下微創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取得優良療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以內,手術時間沒有延長甚至可以縮短。此項技術不僅僅意味著單純的切口小,其技術焦點是減少對韌帶、肌肉及骨組織損傷,安全、有效、可重復、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其優點為:①小切口美觀(可采用皮內縫合);②術中關節周圍軟組織創傷小,出血量減少,術后傷口疼痛減輕,并發癥少;③早期既恢復日常生活與功能。患者術后第2~3天即可扶拐下地行走,大大地減少了圍手術期的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