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損傷的臨床特點
時間:2015-02-05來源:求醫網
周圍神經病變是由感覺喪失,肌肉無力與萎縮,腱反射的減退以及血管運動癥狀,單獨地或以任何組合方式形成的綜合征。周圍神經病變最常累及的有股神經、坐骨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尺神經、腓腸神經及股外側皮神經等。早期癥狀以感覺障礙為主,但電生理檢查往往呈運動神經及感覺神經均有累及。臨周圍神經病變可雙側,可單側,可對稱,可不對稱,但以雙側對稱性者多見。
(1)感覺缺少:多發性神經病多表現肢體遠端對稱性受累,下肢較明顯,痛溫覺、觸覺、振動覺和關節位置覺均受累,逐漸向近端發展。雖然分離性感覺缺失(痛溫覺受損、輕觸覺保留)通常提示脊髓損害,但淀粉樣變樣神經病、麻風性神經炎或遺傳性感覺神經病由于選擇性小神經纖維受累可導致痛溫覺嚴重受損,表現分離性感覺缺失。
(2)感覺異常:多發性神經病可見針刺、麻木、觸電和束帶感等;糖尿病、酒精中毒性神經病及感覺性神經病可見痛覺過度,足部表現多見;帶狀皰疹、糖尿病性和血管炎性神經病可出現階段性痛覺過度;尺、正中、脛后及腓神經損傷可見灼性神經痛。
(3)疼痛:單神經病可出現神經痛,如刀割樣、擠壓樣或閃電樣疼痛。
查看更多關于周圍神經損傷的臨床特點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周圍神經損傷治療方法 |
- 周圍神經損傷病因 |
- 周圍神經損傷飲食 |
- 周圍神經損傷專家 |
- 周圍神經損傷醫院
- 周圍神經損傷治療指南 |
- 周圍神經損傷癥狀 |
- 周圍神經損傷檢查 |
- 視頻 |
- 周圍神經損傷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