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患者發病原因介紹
時間:2016-05-11來源:求醫網
胃息肉患者在進食後會出現短暫劇烈的疼痛,每一次疼痛可以維持數小時到數周不等。引起胃息肉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胃黏膜受損胃息肉,因此在治療前一定要分清病因,有針對性的治療,才能徹底治好。引起胃息肉發病的原因:
1、遺傳性:有胃息肉病史者的人,其子女患此病的幾率會大于沒有家族史的人,幽門螺旋桿菌在家族中傳播有一定的關系。另外O型血的人患胃息肉的幾率要大,因血液中含有抗分泌型IgA抗體。
2、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胃蛋白酶的作用是分解蛋白質分子,因此對為粘膜也有侵襲作用,而胃蛋白酶是有胃酸激活胃蛋白酶原而來,所以胃酸在胃息肉的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3、精神因素:精神緊張、憂慮、沮喪等情緒,長期過度的腦力勞動,缺乏應有的調節與休息,對胃息肉的發病和病情加重有一定影響。
4、吸煙:有促進胃息肉發生和發展的作用,這可能與吸煙可以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等有關。
5、藥物:一些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質激素已被列為致胃息肉的物質。其中阿斯匹林是最主要的致胃息肉藥物,許多解熱鎮痛藥及治療感冒的藥物中均含有阿斯匹林,長期大量服用,可以引起胃息肉。
6、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使胃黏膜處于炎癥和損傷狀態,消弱了局部的防御功能,因此易患胃息肉。
溫馨提示:廣大胃息肉患者不要病急亂投醫,選擇一些無效又損傷胃腸的辦法,治療胃息肉,選擇專業的胃腸專科醫院,才能徹底治愈胃息肉。
【本文由西寧長城醫院消化科供稿】
查看更多關于胃息肉患者發病原因介紹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