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阻塞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時間:2016-05-16來源:求醫網
過去都采用中耳負壓治療法治之,如穿刺,插穿引流,僅能獲得短暫療效,不能達到長期治愈。Misurya于1976年首次采用腭帆張肌腱縮短術,即病人取父子臥垂頭位,在第三磨牙后內方翼鉤處,用1%利多卡因作粘膜下局部浸潤麻醉,于翼鉤端外側做2厘米弧形切口,暴露翼鉤,并沿翼鉤向深層內外兩側剝離出腭帆張肌腱,用3°尼龍線在翼鉤兩側穿過腭帆張肌腱,包繞翼鉤,予以縮短結扎(圖1),一般可縮短0.5厘米,癥狀多能解除。我們看看專家為我們介紹咽鼓管阻塞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方法有3種:
1.自行吹張法 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基本上對機體沒有損傷。就是用擤鼻涕的方法,只是兩手指捏緊鼻孔,不要放松,手指一松,是把鼻涕擤出來,不松就維持了鼻咽部高氣壓。高氣壓將咽鼓管沖開時,感覺有氣流進入中耳腔,產生脹感。
2.橡皮球吹張法 這是較為常用的器械吹張方法,即波利策法。讓患者含水一口,術者將波利策氏球前端的橄欖頭塞于患者一側前鼻孔,另側前鼻孔以手指緊壓之,告患者將水吞咽下,于吞咽之際,術者迅速捏緊橡皮球。在患者吞咽時,軟腭與咽后壁貼緊,鼻腔和咽喉的通道關閉,此時咽鼓管本應開放,從球內壓入鼻腔的空氣以較大的壓力聚集到鼻咽部,即可擠進咽鼓管、鼓室。
3.金屬導管吹張法 也稱為“歐氏管吹張法”。用一根金屬導管,從患者的鼻腔輕輕插入,術者憑手感對準其咽鼓管咽口,然后用一個橡皮球對準導管吹氣,這各方法壓力更大,容易吹通閉塞咽鼓管。但是,如果操作不當,容易將患者的鼓膜吹破。
在生活中要注意多休息,不能有過激的行為,要積極的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對治療是有幫助來了也不必太過擔心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就可以了。
【本文由西寧長城醫院耳鼻喉科供稿】
查看更多關于咽鼓管阻塞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