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癢疹媽媽按摩治療
時間:2015-02-06來源:求醫網
癢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以嬰兒癢疹為多見,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均可發生。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過敏體質的小兒以及精神受刺激,神經過度緊張嘗易患癢疹。另外患兒接觸肥皂、硬水、冷風等刺激物以及搔抓、摩擦,浸濕等,均易引起癢疹或加重病情。書醫為“浸淫瘡”、“繡球風”等,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濕熱侵襲等原因,使脾胃失于健運,水濕不能正常排泄,郁于皮膚腠理之間而發生本病。
臨床表現為在全身皮膚可見多發性皮疹,如丘疹、水皰、膿皰,往往是對稱發病,陣發性瘙癢,夜間加重。而且易于復發。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清肺經300次,清大腸100次。
(2)患兒仰臥,家長以拇指和食、中二指對稱撮拿百蟲穴5次。
(3)按揉曲池、足三里穴各1分鐘。
(4)患兒俯臥,家長以小魚際揉法沿脊柱兩側從肺俞開始向下,沿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到八髎穴、往返治療,時間約5分鐘,同對以指按揉上述穴位。
2.隨證加減
(1)濕熱型:全身皮膚散見疤疹,患處灼熱瘙癢,伴心煩口渴,精神倦怠,大便不暢,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小腸300次,退六腑100次。
②按揉陰陵泉、三陰交穴各1分鐘。
(2)傷乳食型:皮膚散見皮疹,局部有癢感,伴見厭食,肚腹脹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舌苔厚膩。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中脘穴1分鐘。
②揉板門200次。
③運內八卦200次。
④推下七節骨1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以姆指指腹按揉曲池,環跳,陽陵泉穴,每穴操作1分鐘。
(2)患兒俯臥位,家長以拇指、食、中三指捏拿膈俞穴處的肌肉10~20次。
(3)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穴各1分鐘。
(4)家長以大拇指掐揉足三里、三陰交穴各20次,掐血海穴50次。
生活調理
(1)癢疹病程較長,并容易反復,除采用按摩治療外,還應配合其他療法如針刺、艾灸、中西藥物內服外用等。
(2)培養正常的生活習慣,避免各種刺激因素、勿用熱水洗燙及過多使用肥皂。
(3)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之物。
(4)此病在急性期應積極治療,以免轉為慢性。
查看更多關于寶寶癢疹媽媽按摩治療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節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節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嚴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節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