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感染病因病理之革蘭陽性桿菌感染
時間:2015-02-07來源:求醫網
燒傷感染病因病理之革蘭陽性桿菌感染。幾十年來,燒傷感染的病原菌發生明顯的變化。以往感染病原菌限于革蘭陽性球菌中的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隨著青霉素的應用,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漸趨突出。多種廣譜抗生素應用,促使真菌感染的發病率明顯增加,首先是念珠菌類感染,加用廣譜抑菌的外用藥(如磺胺嘧啶銀)后,創面曲霉菌、毛霉菌等真菌感染增長10倍。20世紀90年代,國內不同地區的燒傷病房陸續報道“非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感染,如沙雷菌、不動桿菌、弗氏枸櫞酸桿菌、陰溝桿菌等。在真菌感染方面除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外,最近又有致死性的地絲霉菌、著色霉菌感染的報道。
革蘭陽性球菌感染 當前,燒傷感染中,較突出的革蘭陽性球菌有3種,即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腸球菌。第三軍醫大學燒傷研究所自1994~1997年從嚴重燒傷病人送檢的2608份標本中分離革蘭陽性球菌599株,如表2所示。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一個菌種。近代燒傷救治中,其重要性雖次于革蘭陰性桿菌,但一直是燒傷感染的常見菌,在燒傷創面愈合之前很難從創面消除。與革蘭陰性桿菌比較,形成創面膿毒癥者相對較少,但有較易入血的特點。在中、小面積非深度燒傷患者,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一組50例燒傷總面積20%~50%的非深度燒傷患者,只有5例發生菌血癥,血液檢出菌均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血癥的臨床表現多為高熱、白細胞計數增高、興奮型精神癥狀、腸麻痹等。新型半合成青霉素問世后,此類感染一度較易控制,但耐藥菌株的形成很快,常被提及的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實際上不單純是耐甲氧西林,對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也具耐藥性,屬多重耐藥性菌株。上海瑞金醫院曾在1987年從燒傷創面分離出79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經鑒定有50株(73.4%)為MRSA菌株。在頑固、經久不愈的。
查看更多關于燒傷感染病因病理之革蘭陽性桿菌感染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