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肱骨骨折患者的檢查來做診斷
時間:2015-02-07來源:求醫網
發生肱骨骨折時,可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
肱骨外科頸骨折診斷容易。根據肩部正位X片可顯示外展或內收骨折類型。還必須有側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頭有無旋轉、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確有無骨折端向前成角。
分為內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個類型。
內收或外展型損傷:最常見。X線正位片所見骨折線為橫行,骨折輕度向內或向外成角,遠折端呈內收或外展狀態。側位片上均無明顯向前或向后成角、錯位改變。肱骨外科頸骨折常合并肽骨大結節骨折,表現為撕脫的蝶形骨折片。
伸展型損傷:是間接外力引起的損傷。X線特點為骨折線橫行,骨折向前成角,遠折端向前錯位,肱骨頭后傾,關節面向后。
屈曲型損傷:是較少見的間接外力引起的損傷。骨折向后成角畸形,遠折端向后上移位。
其他:其他檢查如CT、MRI、肌電圖、超聲等,可了解是否合并其他組織損傷。
發生肱骨骨折時,要馬上就醫。其還會引起以下的幾種并發癥:
血管損傷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損傷者較為少見。一般以腋動脈損傷發生率最高。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彈性較差,較易發生血管損傷。動脈損傷后局部形成膨脹性血腫,疼痛明顯。肢體蒼白或發紺、皮膚感覺異常。動脈造影可確定血管損傷的部位及性質。
臂叢神經損傷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叢神經損傷,以腋神經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經、肌皮神經和橈神經損傷也偶有發生。腋神經損傷時,肩外側皮膚感覺喪失,但測定三角肌纖維的收縮更為準確、可靠。腋神經損傷時,可采用肌電圖觀察神經損傷恢復的進程。絕大多數病例在4個月內可恢復功能,如傷后2~3個月仍無恢復跡象時,則可早期進行神經探查。
胸部損傷
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時,常合并多發損傷,應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氣胸等。
查看更多關于通過對肱骨骨折患者的檢查來做診斷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