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抑郁障礙)
抑郁的起因
現代醫家對抑郁的病因病機認識主要有實證、虛證和虛實夾雜等三個方面。
1.實證
主張抑郁為實證者大多認為抑郁的基本病機為肝氣郁結。史先芬等認為抑郁多由情志所傷使肝失條達,氣失疏泄致肝氣郁結、氣郁化火而發。楊xx明確提出“抑郁系肝”,兼及脾胃,初期多實,久病兼虛,肝氣郁結為其基本病機,并貫穿疾病始終。并劃分8種證型:肝郁氣滯型、氣郁化火型、肝郁痰阻型、肝郁血瘀型、肝郁脾虛型、肝郁腎虛型、肝郁血虛型、肝郁氣虛型。馬x認為肝郁氣滯在郁證發病中占優位,郁證之初以氣滯為主,繼發血瘀、火郁、痰結、食滯等,經久不愈,由實轉虛,隨其影響的臟腑及耗損氣血陰陽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腎虧虛的不同病變。陳xx在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提出,抑郁的基本病機主要不在精虧, 而在氣的郁結;病位主要在心與肝,與脾(胃) 和腎的關系亦較密切,涉及肺的較少;抑郁是虛實錯雜、實多虛少的病證。實的表現主要是氣郁(滯)、痰濕、火熱、絡痹(血瘀);正虛的表現主要是氣陰虛及血虛,也有陽虛者。虛實相較,以實證較多。這一類病機觀點為大多數醫家認可,并指導著抑郁的辨治和科研工作。
另外,抑郁的病因在于痰火,病位在于膽,當從膽論治,并認為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凡屬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識和動作,如人體正常的決斷能力喪失,注意力不易集中或動作上的手不應心、精確失度等癥狀,均與膽的功能失調相關。修xx認為脾胃在情志病發生過程中的作用很重要,不僅直接調攝情志,還可通過經絡氣血影響其他臟腑對情志的作用。脾失健運,痰邪淫浸,神失調攝,是抑郁發病的重要病機。黃躍冬等根據中醫“腦主神明”理論,結合西醫學對抑郁的認識,提出抑郁病機核心在于五官七竅郁閉、神機不運。張x提出陽郁不達是抑郁的病機特點,神機不振是抑郁復雜臨床表現的基本特征。
2。虛證
主張抑郁為虛證者認為抑郁基本病因病機應為臟腑功能失調,以虛為本。楊xx通過臨床研究認為,在抑郁的中醫辨證中,應重視與氣虛的關系,治療上也應充分考慮調理脾胃,鼓舞中州,開發氣機升降運動,使機樞通利,由此則氣旺流暢,情緒正常,諸證皆除。孫x認為,抑郁的病因病機主要是思慮過度導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腎精虧虛,臟腑氣血功能失調,元神失養。病位在腦,涉及心、肝、脾、腎多臟,中醫辨證以虛證為綱。魏xx根據《金匱要略》條文認為抑郁的癥狀與百合病精神、飲食、睡眠的失調有相似之處,其病機屬心肺陰虛,百脈失養。曲淼xxx認為抑郁的中醫辨證應以虛證為綱,以心、脾、腎三臟虧虛為主,兼有肝郁癥狀,其中又以腎虛為最常見。姜xxx從抑郁與陰陽升降、臟腑升降關系,抑郁的病理性質,抑郁失眠癥狀的病理實質進行討論,認為陽氣升之不及是抑郁的病理關鍵,腦腑陽虛(陽氣不足)為抑郁的病理實質。
3.虛實夾雜
抑郁的基本病機為虛實夾雜者提出本病以虛為本、以實為標。抑郁屬神竅疾病,心、肝、膽三臟陽虛、氣虛乃是易發本癥的體質因素,在此基礎上,稍遇精神情志刺激則不能耐受,從而形成腦神失養,氣郁痰阻,神竅迷蒙之證。因而提出本癥的病機當是心膽陽虛,腦神失養,肝虛氣郁,神竅痰蒙。陳xx認為抑郁屬于本虛標實之證,陰虛火旺是其主要病機,與患者長期情志不遂、心血暗耗有密切關系。岳xx提出,抑郁是情志異常性疾病,其發病涉及多個臟腑,成因復雜,相火不足為發病根源,心腎不交、肝失疏泄是其中介因素,痰瘀互結、腦神異常是其發病的直接原因。
- 友情鏈接:
- 抑郁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