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分裂癥治療藥物有哪些
時間:2016-12-28來源:求醫網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科疾病,精神分裂患者一般都會出現很多反常的行為,通常他們這種行為是無意識的,精神分裂癥目前可算是一組病因尚未明確的重性精神病,青壯年緩慢或亞急性起病。患者一般的意識比較清楚,智能基本正常。那么抗精神分裂癥治療藥物有哪些?
抗精神分裂癥治療藥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藥物,又被稱之為神經阻滯劑,這類藥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精神分裂癥的精神狀太,最近這幾十年來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很明顯的提高了患者的精神癥狀,緩解率和精神病患者的出院率大大提高。有作者統計近100項(AF Lehman,1998)雙盲對照,發現抗精神病藥物能對50%~80%左右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有明顯療效,而對照安慰劑僅5%~45%左右。
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藥物,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發現的有以氯丙嗪為代表的吩噻嗪類(Phenothiazine)藥物;繼之出現以氟哌啶醇為代表的丁酰苯類(Butyrophenone),以及以氯普噻噸(泰爾登)為代表的硫雜蒽類(Thioxanthene)藥物。按臨床作用特點,可分為低效價和高效價兩類。前者以氯丙嗪為代表,以鎮靜作用強、抗興奮和抗幻覺妄想作用明顯、錐體外系副作用較輕、但對心血管和肝功能影響較明顯為特點,治療劑量較大。第二類以氟哌啶醇、三氟拉嗪為代表。此類藥物的抗幻覺、妄想作用較突出,錐體外系副作用較嚴重,無鎮靜、抗興奮作用,對內臟功能的副作用較輕。此外又發現苯甲酰胺類(Benzamide)的舒必利(sulpiride)亦是有效的抗精神病藥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氯氮平有明顯鎮靜和抗精神病癥狀的作用,而錐體外系副作用甚輕。其主要副作用是可出現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的副作用。一度在國際上停止使用,但以后發現氯氮平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優于前幾類抗精神病藥物而又開始在臨床應用。但需要長期監測白細胞總數及分類,尤其在治療早期。此外,氯氮平的發現引起了神經生化和精神藥理學界對5-HT拮抗作用在治療效果以及神經阻滯劑耐受性方面的關注(Fleischnacker WW,1999)。
為減輕上述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出現了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如既作用于DA受體,又作用于5-HT受體的利培酮(Risperidone)以及與氯氮平化學結構類似,但沒有白細胞缺乏副作用的藥物奧氮平(Olanzapine),以及其他如佐替平(Zotepine)和奎硫平(Quetiapine)等。
溫馨提示:以上就是關于“抗精神分裂癥治療藥物有哪些”的全部介紹了,如果您對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方式還有其他的問題,可以到正規醫院進行了解咨詢哦。最后小編在此要提醒各位讀者朋友們,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一定要趁早,如果可以及時發現異常,盡早投入治療,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抗精神分裂癥治療藥物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