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外陰炎的診斷要點
時間:2015-02-10來源:求醫網
霉菌性外陰炎通過局部分泌物直接涂片檢查與培養明確診斷,鏡下容易看到霉菌的菌絲分枝和芽胞。白色念珠菌為卵圓形,革蘭氏染色陰性,但染色常不均勻,約3~5μm(較葡萄球菌大數倍),常產生長芽而不脫落(芽胞),以致假菌絲。
霉菌性外陰炎的診斷要點:
1.外陰瘙癢、疼痛、燒灼感。
2.急性外陰炎局部充血、腫脹、糜爛,常有抓痕,嚴重者形成潰瘍或濕疹。
3.慢性炎癥其外陰皮膚增厚、粗糙、皸裂,甚至有苔蘚樣變。
4.女性自查外陰的方法,概括起來有三個字,即“望、聞、觸”。
“望”:可以用一面小鏡子,放在外陰的下面,前后左右移動鏡子照視,借助鏡子的幫助,觀察自己的外陰部。另外,通過觀察陰道分泌物,如白帶和經血的顏色、清濁、稀稠,也能從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正常的白帶是清白顏色的稀薄液體,正常經血是鮮紅色或淺紅色,有人還會有少許血塊。
“聞”:是用鼻子嗅一下分泌物、經血或外陰部散發出的氣味。一般正常的氣味是清淡的腥味、汗酸味或無味。如果出現了腥臭味、腐臭味或特殊的氣味,就可能出現了問題。
“觸”:觸的時候先把手洗干凈,用食指和中指兩個指頭的“指腹”(俗稱“指肚”),從“陰阜”部位開始,從上而下,順序按觸外陰,直至肛門。正常觸摸外陰的時候,感覺應是光滑、柔軟。如果不要用力去按,也不會感到疼痛,當然,正常的情況下也不應當摸到有小的結節或腫塊。反之,則可能有病。
查看更多關于霉菌性外陰炎的診斷要點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 霉菌性外陰炎治療方法 |
- 霉菌性外陰炎病因 |
- 霉菌性外陰炎飲食 |
- 霉菌性外陰炎專家 |
- 霉菌性外陰炎醫院
- 霉菌性外陰炎治療指南 |
- 霉菌性外陰炎癥狀 |
- 霉菌性外陰炎檢查 |
- 視頻 |
- 霉菌性外陰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