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有哪些診斷方法
時間:2017-05-12來源:求醫網
相信大家對白癜風并不是很陌生了,但是大家對白癜風了解多少呢?白癜風在中醫中被稱為“癜風”或者“白駁風”,是由于體內黑色素缺失或減少導致的泛發性皮膚病,并且反復無常,并且很多患者在初期的時候并沒有在意,導致病情加重,使治療難度加大,那白癜風有哪些診斷方法?這應該也是大家所關注的問題,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一、基本診斷:
(1) 白癜風易發頭發、臉部、軀干和四肢等部位,出現大小不等、單個或多發的不規則純白色斑塊,白色斑塊面積逐漸擴大,數目增多。
(2) 白癜風所出現的白斑境界清楚,斑內毛發也呈白色,表面光滑,無鱗屑或結痂,感覺和分泌功能都正常。
(3) 白斑對日光比較敏感,稍曬即發紅。
二、鑒別診斷:
1、花斑癬:
花斑癬是白癜風的其中一種,為真菌所致色素脫失斑,呈淺白色,多發生于后背及上肢,呈片狀分布,界限不清,輕刮可見磷屑脫落,與白癜風早期發病易混淆,鑒別要點,白癜風無脫屑,用手指加壓皮損邊界更清晰,而花斑癬加壓后則界限更不清晰。
2、老年性白斑:
此類型的白癜風發生于中年以上,常見于老年人,為圓形米粒至豆粒大白斑,稍凹陷,散在分布,不融合,多發生于胸背、四肢,不發生在面部,青少年兒童不發病。
3、貧血痣:
主要特點是出生后即有,黑色素脫失不均勻,5%的貧血痣患者可繼發白癜風,即在身體其它部位長出純白色斑,并可繼續發展,所以本病也應治療。
三、中醫辨證:
1、氣血不和型:
此類型白癜風發病時間長短不一,多在半年至三年左右,皮損多是偶然發現,呈乳白色圓形或橢圓形,或不規則云片狀,散發或重疊分布,斑內無癢痛感,數目多少不定,可逐漸發展,邊界模糊不清,兼有體倦乏力,面色白,發病前體質較弱,或曾受精神刺激,舌淡苔白,脈細滑。
2、肝腎不足型白癜風:
病程較長,多有遺傳傾向,白斑局限或泛發,靜止而不擴展,邊界清楚,斑色純白,斑內毛發亦多變白,常伴有頭昏耳鳴,腰膝酸軟,舌淡苔少,脈細無力。
3、血瘀型白癜風:
病程較長,發展緩慢,白斑局限或泛發各處,或僅存少許正常皮膚,很少再擴展,白斑亦可發生于受傷部位,皮損多呈地圖形、斑塊狀,界線清楚,邊緣整齊,呈深褐色,壓之不褪色,白癜風患處中心多有島狀褐色斑點或斑片,局部可有輕度刺痛,舌質暗,有瘀點或瘀斑,脈澀滯。
4、肝郁型白癜風:
此類型女性多見,白斑無固定好發部位,色澤時暗時明,發展緩慢,隨情志變化而變化,兼有胸脅脹滿,月經不調,舌淡苔薄,脈弦細。
以上就是關于“白癜風有哪些診斷方法”的答案了,看完這篇文章之后大家有沒有更加了解白癜風呢,引起白癜風的因素不一樣,那白癜風的癥狀、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也相對不同,所以大家在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對癥下藥,根據自身病情,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白癜風有哪些診斷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