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多汗癥的飲食常識
時間:2014-12-11來源:求醫網
多汗癥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很多發病患者在小時候就體現出來的。多汗癥是由于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引起汗腺過多分泌的一種疾病。交感神經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通過控制出汗散熱來調節人體的體溫。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的飲食,也是患者關心的。下面介紹多汗癥的飲食常識。
多汗癥有氣陰兩虛、營衛不和之分,只有針對不同癥狀選用食療,才能收到預期效果。下面介紹多汗癥的飲食常識:
一、氣陰兩虛型:有寐則多汗、形瘦肢泠、神萎倦睡、口渴便干的癥狀,可采用以下食療:
1、取孩兒參10克,蓮子15粒,蓮子泡去皮心,將蓮肉和孩兒參置碗內,加冰糖和水適量隔水蒸至蓮肉酥爛即可。一日一劑,連服15天為一療程。
2、取黑豆30克,桂圓肉10克,紅棗30克煮湯食,一日分2次食完,連吃15天為一療程。
二、營衛不和型:有汁出遍身、胃口不佳、面色倦白
1、取黃芪15克,紅棗20只,加水煮湯食,每日1劑,分2~3資助飲食。連服15天為一療程。
2、取活泥鰍100 克,熱水洗去粘液,剖去內臟,內外洗凈,用油煎至金黃,加水一碗半,用鹽調味即成,一日內服2次食完,連吃5天為一療程。
三、飲食禁忌
1、多食可健脾的食物:如果寶寶在外界條件正常的情況下,白天動輒出汗,便屬于自汗。自汗現象多見于身體虛弱的嬰幼兒,臨床上常見癥狀為不時出汗, 動則益甚,常伴隨著面色蒼白、肢體欠溫、氣短乏力等。經常食用健脾的食物,比如薏米、山藥、扁豆、蓮子、紅棗等,可以提高消化系統的功能,增強寶寶的體質,減輕自汗現象。
2、忌食煎炸、油膩等不消化食物:由于寶寶的消化系統功能還不完善,相對比較脆弱,所以不宜食用蒸、煮、炒等常規烹飪手 段以外的食品以及高脂肪含量的食品。相對于肉類食品而言,魚類食品的蛋白質品質更高,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可以多食用一些魚肉,以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量。
以上就是關于簡單介紹多汗癥的飲食常識的詳細介紹,希望可以對您幫助。多汗癥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紅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紅使患者每日處在無奈,焦躁或恐慌之中。如果有這種疾病,就請不要忽視不去治療,而應該馬上去正規的醫院檢查病因,然后系統治療。這樣才能確保身體的健康無恙。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
查看更多關于簡單介紹多汗癥的飲食常識的相關常識>>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節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節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嚴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節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