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析大葉性肺炎的病因
時間:2015-03-04來源:求醫網
大葉性肺炎病因多由于感受風毒病邪和本身正氣虛弱有關。外邪犯肺,肺失順降,清肅不行,以致疫毒瘤滯肺絡;或因溫熱之邪,直接灼肺傷律,煉液成痰,痰熱交阻于氣道;或因感受寒邪,郁而化熱,熱蘊于肺而致大葉性肺炎。但人體是否發病,還取決于機體抵抗病邪的能力?!罢龤獯鎯?,邪不可干”?!靶爸鶞?,其氣必虛”。當人體生活起居不當.過度勞倦,正氣虛弱,以致肺衛衛外功能下降,不能抗御外邪發為本病。中醫還認為,如痰熱熾盛,熱毒化火,可致痰熱閉肺;或腑氣秘結;或熱人心營;陰液枯竭和陽氣虛衰。
中醫解析大葉性肺炎的病因:
1.風熱犯肺 肺居上焦,為五臟華蓋,上連咽喉,開竅于鼻,外合皮毛,而主衛表。風熱之邪侵襲人體,從口鼻而人,朗B肺衛。邪犯肺衛,外而邪正相爭,則發熱、惡寒;內而肺失宣肅,則咳嗽、咯淡。
2.痰熱蠻肺 病勢不解,衛邪入里而達氣分,或寒郁化熱,或邪熱郁肺、或素體熱盛,熱邪熾盛,灼律煉液成痰,痰熱望肺,肺氣不清。
3.熱閉心神 失治誤治,或正不勝邪,熱毒熾盛.熱擾心神,則煩躁不安;熱閉心神,則神昏詣語,或昏饋刀;知。
4.陰竭陽脫 如不及時救治.進一步發展則病勢兇險,邪熱閉阻于內,陽氣不達.或邪熱太盛,正氣不支,或邪正劇爭,正氣潰敗,驟然外脫,則陰津失其內守,陽氣不能固托,終則陰陽不能維系.形成陰竭陽脫之危象。
總之,肺熱病屬外感病,病位在肺,與心、肝、腎關系密切。病分虛、實兩類,以實者居多。外邪內侵,邪郁于肺,化熱、生痰、釀毒,三者互結于肺,發為大葉性肺炎。外邪或人里化熱,或痰熱墮盛,或熱閉心神。治療得當,邪退正復,可見熱病恢復期陰虛內擾之低熱、手足心熱或口干舌燥之證候。若風溫熱邪,久冕不解,易深入下焦.下竭肝腎,導致真陰欲竭,氣陰兩傷。
查看更多關于中醫解析大葉性肺炎的病因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