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元損傷的分類與癥狀
時間:2015-03-04來源:求醫網
一、按發病部位
1、混合型:通常以手肌無力、萎縮為**癥狀,一般從一側開始以后再波及對側,隨病程發展出現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混合損害癥狀,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病程晚期,全身肌肉消瘦萎縮,以致抬頭不能,呼吸困難,臥床不起。
2、上運動神經元損傷?。罕憩F為肢體無力、發緊、動作不靈。癥狀先從雙下肢開始,以后波及雙上肢,且以下肢為重。
3、下運動神經元損傷?。憾嘤?0歲左右發病。通常以手部小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起病,可波及一側或雙側,或從一側開始以后再波及對側。
二、按年齡段分
1、運動神經元損傷之嬰兒型: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母體宮內或產后6—12月內發病。兩性無差別。臨床特征為嬰兒哭聲微弱,翻身、蹬腳等動作不能,全身肌張力降低,腱反射消失 。常因呼吸麻痹和窒息而死亡。
2、運動神經元損傷之少年型: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多為青少年起病。先有肩胛帶或骨盆帶肌肉 無力 、萎縮,又稱近端型。抬頭、舉臂、起蹲困難。可有翼狀肩、鴨步及腓腸肌假性肥大和血清酶活性的輕度增高等,極難與肢帶型 肌營養不良癥鑒別。
3、運動神經元損傷之成年型:常于50歲以下起病。
查看更多關于運動神經元損傷的分類與癥狀的相關常識>>